意大利雕塑,應靠工匠還是機械臂

A+A-
意大利近年開始以機械人雕塑藝術品。 圖片來源:Federico Tovoli/VWPics/Universal Images Group via Getty Images

意大利城市卡拉拉(Carrara)盛產大理石,由文藝復興時期之前開始,已是著名雕塑家選取材料的熱門之地。時至今日,石材雖沒有改變,但雕刻者卻逐漸由工匠轉為機械人。這種趨勢引起了爭論,雕塑器械公司認為這些技術對意大利藝術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但也有傳統工匠認為,不用人手雕刻,雕塑會喪失熱情及吸引力。

幾個世紀以來,位於卡拉拉附近的大型大理石場為米高安哲羅、卡諾瓦(Antonio Canova)、貝尼尼等意大利雕塑家的作品提供了原材料。卡拉拉的繁榮有賴於其大理石對藝術家的吸引力,像米高安哲羅就曾在周圍的採石場漫遊數星期,只為其雕塑代表作「哀悼基督」(Pietà)尋找完美的大理石。18 世紀中,有數十座新古典主義雕像使用卡拉拉的大理石雕塑而成,當地更開設了數十家工作室。而自文藝復興以來,意大利藝術作坊創作出來的作品,一直都是該國最著名及最有價值出口產品之一。

不過,在現當代藝術中,卡拉拉的大理石經已失寵。浴室地板、廚房櫃檯及喪葬紀念碑等愈來愈多用帶灰色紋理的透光石。當地鮮有年輕人願意從事鑿石工作,也害怕吸入碎石時揚起的灰塵及其他健康風險。據說,卡諾瓦就是因為長時間以彎曲胸膛的狀態使用錘子,導致胸骨變形。

機械逐漸取代工匠的工作。當中一隻名為「ABB2」的 13 呎長鋅合金機械臂就正幫忙製作由美國著名藝術家設計的雕塑,緩慢而穩定地打磨石板。在幾米外,機械臂「Quantek2」亦正進行類似操作,為一位英國藝術家代勞打磨出其設計的雕像。機械人實驗室的創辦人及員工均認為,使用先進技術,是確保意國在藝術上保持頂尖地位的唯一途徑。像技術人員 Michele Basaldella 自稱是機械人的「大腦」:「我們不需要另一個米高安哲羅,我們已經有一個了。」

在卡拉拉一個倉庫中,技術人員正測試一部巨大的器械。雕刻機械人公司 Robotor 的創辦人 Giacomo Massari 指著「普賽克與愛神」(Amore e Psiche)的複製品說:「卡諾瓦花了 5 年時間才做出來,我們只花了 270 個小時。」不過,以機械人雕刻雖然快速而精確,但目前仍未完美,像複製美國雕塑家 Barry X Ball 的作品 Sleeping Hermaphrodite 時,人像前額到膝蓋就被挖出一道深深的裂縫。

對於以機械臂取代工匠雕刻,在卡拉拉附近山區經營雕刻作室 的 Michele Monfroni 直言:「要是米高安哲羅看到機械人,他會抓狂的。機械人是生意,雕塑是熱情。」Monfroni 自 7 歲拿起人生第一把錘子以後,就幾乎沒有放下過。他拒絕使用機器,堅持用手將大理石塊雕刻斧鑿而成的作品,才可稱得上雕塑。他指機械人不僅無法挽救該國的藝術遺產,若放棄其手工製作傳統的話,意大利藝術可能失去其國際吸引力。他感慨道:「如果你使用機械人,自己也會變成一台機器。」

不過,藝術史學家兼當地博物館館長 Marco Ciampolini 不認為使用機械人,與過去做法完全不同,因為歷史上許多最偉大的藝術家,都委託工匠完成作品大部分的工作。但他強調,人性化是保持藝術價值的必備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