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後代中,最為人熟知的是猶太人。但在巴勒斯坦地區基利心山(Mount Gerizim)至以色列城市霍隆(Holon)之間,有一群同樣自視為以色列後人的撒瑪利亞人(Samaritan)定居。如今撒瑪利亞人族群只剩下約 800 人;困擾這個長期與世隔的社群的問題,是族內男多女少,要延續,恐怕必須從外界找來女性加入。
撒瑪利亞人的血統歷史,與猶太人一樣可追溯至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儘管他們並不認為自己是猶太人,但兩者信仰同樣來自「妥拉」(Torah)經典。今天人數稀少的撒瑪利亞人,在聖經時代曾有百萬之眾。撒瑪利亞人領袖 Taqqi 接受澳洲廣播公司(ABC)訪問時也稱:「我們曾經有很多人,而今天要滅絕了。」
過去經歷各種鎮壓、流離失所及奴役,加上基因庫日漸萎縮的撒瑪利亞人,今天還要面對男多女少的族群存亡危機。1917 年,撒瑪利亞人人數減至只有 146 人。為此,抗拒與外人通婚的他們選擇在家族內擇偶,且努力生育。人口雖然有所增長,但近親婚姻倍增的族群後代裡,開始出現罕見血液病、尤塞氏綜合症(Usher syndrome)、聾、啞、失明及殘疾等等不同健康問題與遺傳缺陷。
假如能有外界女性加入,無疑能為族群帶來活力。在俄羅斯、烏克蘭等東歐國家,女性人數就遠高於男性。據報近年在以色列及約旦河西岸的撒瑪利亞人社區,愈來愈多「邀請」主要來自烏克蘭等東歐國家女性加入,在霍隆從事保險的 32 歲撒瑪利亞男子 Ben Yehoshua 坦言:「在社群外尋找配偶,已不是甚麼秘密。」
惟 Yehoshua 強調,「最好還是在社區內找到靈魂伴侶,她們更易融入家庭」。霍隆一名撒瑪利亞婦女 Judy Smith 則估計,過去幾十年間,至少有十數名婦女進入當地,與撒瑪利亞男子結婚。「這是無可奈何之事,我們也寧願不用這樣做。」
外人要成為合格的撒瑪利亞妻子並不簡單,Smith 表示:「我們女性負有延續這個社區的重責。」她們需要學習嚴格的族群規則與習俗、適應霍隆或基利心山的生活。例如,婦女月經來潮時,會被他人視為不潔,不能操持家務,需與其他家庭成員區隔。分娩後,假如生下男嬰,夫婦要分開 40 日,女嬰則是更長的 80 日。
撒瑪利亞人生活上有不同規條,也是孤立與外界的族群。一些嚮往現代生活的年輕撒瑪利亞人,便選擇離開其傳統成長環境。報道指,離開的人會遭族群斷絕來往作懲罰。現代世界日新月異,堅持傳統對撒瑪利亞社區而言或成為一種威脅,但部分撒瑪利亞人仍然選擇傳統。每年一度的逾越節慶典上,都能看見撒瑪利亞人盛大的慶祝活動。Taqqi 堅信:「我們不害怕滅絕。我們有信仰,神不會滅絕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