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爆炸一年,黎巴嫩的中產逃亡潮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與親友道別的場面,近月常在香港機場上演,黎巴嫩人對此亦身同感受。去年首都貝魯特港口大爆炸,將政府的腐敗無能公諸於世。但一年過去,施政未有改善,生活更加困苦。為了孩子,也為了生存,中產人士紛紛「逃亡」。但面對新一波移民潮,準備走、走不開和不願走的,各有各掙扎。

世界銀行指出,當地目前的經濟危機,乃是「150 年來全球最嚴重的一次」。除了疫情所累,失業率飆升、破紀錄的惡性通脹、黎巴嫩鎊插水式貶值,以及愈發嚴重的糧食短缺,令生活百上加斤,全國逾半人口活在貧窮線之下。不過,很多黎巴嫩人明白,這些苦難並非一朝一夕所為。

為了孩子必須走

55 歲的 Fouad Assaf 在貝魯特擔任義務急救員逾 30 年。去年大爆炸後,他在救災的同時,也意識到這一切都不會改變。Assaf 縱是一名科技企業家,卻也面臨收入劇減、基本藥物短缺、常在停電的環境工作、為汽油排隊 3 小時的困境,因此他計劃在暑假結束之時,舉家移居巴黎。

「很多人在爆炸前已想離開。那件事只是喚醒了他們。」成長於長達 15 年的內戰,Assaf 整個童年都聽著父母不斷安慰,說戰爭隨時都會結束。如今作為兩子之父,他直言「不想讓孩子有同樣遭遇」,又指「很多朋友都走了。所有老師和醫生亦正離開,意味醫療和教育的質素都將直線下降」,甚至認為:

貝魯特再無中產階級。有能力離開的人都已走了,其他人亦很快會走…… 留下來的中產只會是「新窮人」。

被「挾持」的人

三子之母的 Hala Dahrouge 亦有同樣感受。她於兩年前創辦的網上易物平台,很快便發展成大型人道主義組織,幫助弱勢社群。如今 Dahrouge 卻常聽到孩子和「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均在挨餓,很多人付不起房租而被趕走,「一個 10 個月大的嬰兒死了,只因其父親在全國藥房都找不到所需的藥」。

即使同樣熱心公益,Hala Dahrouge(左)已經心灰意冷,只是無力出國,Maya Ibrahimchah(右)則堅持留下,力求改變現狀。 圖片來源:EliktisadLlinkedin

Dahrouge 也已厭倦電力不足、沒社會保障及免費醫療的生活,每天都想離開黎巴嫩。但她捨不得家鄉,積蓄更被困在銀行,無法購買只收美元的機票。自覺「被挾持」的 Dahrouge,不滿掌權菁英在經濟崩潰開初便走資。「人們在挖垃圾,他們卻在外國旅遊、度假、辦大型婚禮,簡直是禽獸。」

留下來重建家園

48 歲的 Maya Ibrahimchah 同樣憤慨,她直指:「黎巴嫩並非破產的國家,而是被搶的國家。所有大國皆知錢在哪裡 —— 在美國、法國、瑞士的銀行。」Ibrahimchah 對社會腐敗感到絕望,遂於兩年前開設超市,鼓勵大眾助人儲分以換取貨品。其後全國性示威爆發,受惠者增至 17 萬人。

「人們像蒼蠅般在我們身邊墮落。他們失去性命、生計、尊嚴、糧食。這超乎現實,卻僅屬開端。」大爆炸後政府毫無作為,只有非政府組織等團體協助災民,她能理解部分人視離開為目前的唯一出路。「有些人的處境非常艱難,失去一切,他們需要保住性命。」

Ibrahimchah 目睹以往生活無憂的家庭,現要出售鋼琴、餐桌和椅子以求溫飽。她亦知道被「極度壓榨」的護士只是暫時離開,日後便會回來。但對於在哈佛、劍橋等學府任職卻無意返國的名醫,Ibrahimchah 感到失望。「公民和國家的關係就像婚姻。若關係變差,你就試著修復。如果每個人都離開,我們如何能重建這個爛透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