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日去看了本來沒有準備看的「永恆族」,一部分是因為獵奇心態,好奇影評人給出的漫威英雄電影系列中最低分的電影到底有多爛。另一方面,開畫一個星期左右,似乎票房不似預期,已經開始有評論說是不是「漫威疲勞」的先兆,或者連續拍了十年超級英雄後,市場終於飽和了。
漫威英雄電影基本上佔據了今天荷里活的動作片市場,雖然說「動作片」永遠不會退燒,基本上是電影的永恆類型,但觀察的口味經常都是出奇不意的。再長壽、再受歡迎的電影系列,總會有進入冰河期的一天。即使「漫威疲勞」不是今天發生,始終還是會有來臨的一天,相信迪士尼也明白這個道理。
除了「看飽了」之外,漫威的電影宇宙還有另一個盡頭,就是它自己本身:系列作品的數量。已經有不少人曾經提及過,漫威成功的其中一個原因是把電影拍成連續劇,把上一部作品的觀眾帶入下一部,令觀眾基數像雪球一樣愈滾愈大。然後漫威又果真拍了一堆網劇,令原來的宇宙從電影院銀幕延伸到手機。這除了令世界觀的規模進一步擴展外,同時把作品的入場門檻提高。
試想像「007」或者「哥斯拉」之類延續了半個世紀以上、累積幾十部作品的電影系列,如果從第一部到最新作品都是連續故事,屬於同一個世界觀,需要看完所有作品才能夠理解完整的故事背景和人物關係,這到底會勸退多少人。想想「海賊王」的動畫至今播出了多少集?許多人在看見集數的瞬間,已經會打消入坑的念頭。
細數漫威宇宙的作品,即使不計算電視劇等支線作品,已放映的電影已達 26 部,正在排隊的還有十多部。在 5 年已經算是一個世代的網絡紀元,漫威電影跨越了 3 個世代。未來新世代的觀眾在面對 40 部、甚至以上的電影系列,還有一大堆支線作品,有耐性看畢的又有多少?
當然不是沒有解決方法的,相似的問題在原著漫畫上早就出現。把故事重設就可以砍掉重練,安排時空錯亂之類的劇情即可自圓其說,前例多的是。不過漫畫和電影始終是兩個類型的媒體,消費者組成也不一樣,同一技倆是否可以跨界施展,還是未知之數。
話說回來,筆者覺得「永恆族」其實並不算差,也許影評人對趙婷的期望過高,接受不到一部只是畫面比較清新的爆谷片。但從爽片的角度而言,拍一部有 10 個主要角色的電影,竟然可以平衡他們的戲分之餘,又安排足夠的情節把各人的性格特質融入主線,這肯定已經合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