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 不只是藝術,還可應用在醫療保健?

A+A-
不少個人健康產品,都有收集用戶健康數據功能。

NFT 藝術市場交易暢旺,不少藝人也從中賺大錢,惹來不少爭議,但其實 NFT 不只是生財工具。美國貝勒醫學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最新論文提出,NFT 其實可用以保障病人私隱,防止個人健康數據外洩,或未經同意轉售予其他機構,有初創企業正在探索其可能。

有關論文發表於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內容指現今病歷保存制度並不完善,系統相當混亂,其中一個問題是無法保障病人權益,病人無權決定誰可查閱病歷,難以追蹤資料有否被複製轉載,為商業機構或其他第三方所利用。

美國近年類似案例有孕婦健康應用程式 Ovia,被揭發把用戶的結合數據轉售予僱主;美國基因技術公司 23andMe 試圖利用客戶的基因數據研發藥物,客戶未獲知會其資料有此等潛在用途。撰寫論文的生物醫學倫理學教授 Amy McGuire 指出,在這個大數據的時代,我們的健康數據就是貨幣本身,變得有如商品般有利可圖。

針對類似問題,論文主張把 NFT 技術應用在病歷及健康資料上,透過把數據鑄造成 NFT,賦予我們權力追蹤數據的去向,一方面可以拒絕向第三方轉售數據,另一方面,假如你同意轉售,亦可以從中取得金錢收益。有份撰文的貝勒醫學院醫學倫理與健康政策中心助理教授 Kristin Kostick-Quenet 強調,真正重點在於 NFT 可推動健康數據民主化,「個人可重新取得數據控制權,有份決定誰可查閱和使用你的健康數據」。

醫療科技資訊網 The Medical Futurist 提出,NFT 的醫療產業應用仍然充滿未知,但有部分初創企業正探索其可能。Aimedis 是其中一個醫療 NFT 市場,讓病人可以參與自身的醫療數據交易。Enjin 和 Health Hero 合作開發的健康監察程式 Go!,可透過 Apple Health、Google Fit 和 Fitbit 等熱門應用程式,收集個人活動和健康數據,再把數據鑄造成 Well-being NFTs,或稱 W-NFTs,可用於公開市場交易。

McGuire 卻同時提醒,NFT 應用仍可能衍生多項倫理、法律和社會問題,譬如研究人員認為 NFT 仍存在數據安全漏洞、知識產權糾紛等,還有待深入研究。更重要的是,普羅大眾還未理解 NFT 的操作,對技術未建立信心,同樣為市場應用帶來障礙。

除此以外,區塊鏈技術成本效益仍欠理想,即使小額交易亦要虛耗大量能源,與減排方向背道而馳,市場目前正探討替代的 NFT 鑄造辦法。再者,如何誘使市場的既得利益者接納技術,放棄部分數據控制權,依然未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