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只說一聲 Thank you Ma’am

A+A-

本月全球的頭等大事,當然是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的登基白金禧慶典。

愈是盛大的慶典,愈要從細枝末節處去看才有趣味。

首先這個慶典其實是很鬆散的活動,並沒有嚴陣以待的氣氛,女王露面的場合並不多,最重要的安排其實是連著週末放假 4 天,各種表演和活動,從耗時程度來看,旨在讓參與的人和現場觀眾開心而已。

伊利沙伯二世如今是歷史上在位第二長久的君主,僅次於路易十四。然而路易十四可說「勝之不武」,他之所以享有第一的紀錄,完全是勝在起跑線:五歲便登基了。

中國歷史書頗喜歡吹捧這位法國國王,可能是在於路易十四的窮奢極侈,「朕即國家」(L’état, c’est moi)的宣言裡,覓到了文化共鳴,聯想到秦王漢武之類的大帝,倍感親近。然而非常諷刺的是,路易十六卻在中國歷史課本之中,遭到毫不留情的詆毀,雖然他既不獨裁更不暴君。前者明明造孽,卻值得歌頌;後者是替祖先還債,卻要將他打翻在地,再踏上一萬隻腳。

按這種「成王敗寇」或「成功學」的思維習慣,絕無可能理解英國君主的立憲制度,當然也不能領略伊利沙伯二世女王的白金禧慶典,有甚麼趣味可言。

慶典的高潮是 6 月 2 日的軍隊敬禮儀式(Trooping the Colour),Colour 指的是各個軍團不同顔色的軍旗。這是一個專門為國王慶祝生日舉行的儀式,從 17 世紀起至今超過 260 多年歷史,期間只因為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而中斷。

這個儀式最吸引人之處,並不是軍威,而是完好保存的傳統。現場 1,400 多名士兵穿著的軍服,從 200 多年來都沒有太大變化,尤其是騎兵戴著金閃閃的頭盔,從鏡頭畫面望過去,簡直如夢如幻;草地上還有炮兵推著拿破崙時代的大炮,好像剛從滑鐵盧戰場上歸來一般。雖然馬匹沿路走過,難免遺留馬糞,但觀眾都欣喜若狂,這個國家的過去是甚麼模樣,不需要從古裝劇裡空想,現實中依然存在,到了某個特別時刻,就會時光倒流。

騎兵、大炮,馬車,都是幾百年的老古董,卻看來簇新如昔,依然在生活中佔一席地位,不需要進博物館。曬出老古董,當然不是為了突顯震懾力,而是向人展示甚麼是英國的最好方法之一,不需要更多解釋。而君主是這一切傳統的核心,君主立憲,開創了現代民主。

軍樂隊巡遊的時候,現場有幾個保護動物的示威者從觀眾席跳出,躺在路面上阻止樂隊前進,但是遭士兵們徹底地無視,他們繼續吹拉彈奏,沒有走音,也沒有停止大步前進,只是繞開了示威者,警察便立即行動,在樂隊中間穿插,把示威者拉到路旁,現場觀眾紛紛向示威者喝倒彩,大讚樂隊士兵泰然自若,這一齣小插曲,令氣氛更加歡樂。

慶典的陣容宏大,但訊息只有三個字「Thank you Ma’am」,也就是幽默短片中小熊柏靈頓的台詞,這句台詞可以如何翻譯呢?難道說「謝謝你,陛下」嗎?在中文的語境之中,「陛下」是絕不可能與「謝謝你」組合在一個句子裡的。而 Ma’am 的稱呼也不是陛下,只是女士而已,可以稱呼任何成年婦女,只不過用來稱呼這位女士的時候,「有點特別」。

女王在位 70 年,無論有多少敬重與愛戴,千言萬語,只濃縮為三個字,若論舉重若輕的境界,這應該算是登峰造極。或者,像那些來自 Darkest Peru 的小熊一樣,飄洋過海不遠萬里到達英國的許多人,對這個國家到底有甚麼感受,若能說出這三個字,也足矣。

英國的國歌 God Save the Queen,Save 是拯救,不是保佑,中文翻譯的「天佑女王」可說是損失了最重要的含義:就是人如何面對神。

統治者不是神,國家也不是神,所有人都需要神的拯救,遠離靈魂的墮落腐朽,尤其是一國之君。英國首先創建了現代文明制度,文明的國家定義很簡單,就是尊重人的國家:尊重自己人,也尊重外來人,人的意義先於國家:是有你有我,有家才有國,有國才有君,反而是這樣,他們的君主倒成為最受人尊重的一位領袖。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