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初爆發烏克蘭戰爭,加上南海等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令多國大幅增加國防及武器開銷。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本週公佈,全球軍費創歷史新高達 2.2 萬億美元。武器製造商和國防公司自是財源滾滾來,一些人則開始提倡應像對石油和能源公司那樣,向國防公司徵收暴利稅。但專家指出,現階段有比徵稅更重要的事。
世界愈亂,軍工企業愈旺。美國兩大國防承包商洛歇馬丁(Lockheed Martin)和雷神(Raytheon),武器訂單在今年初刷新紀錄;作為歐盟「 大佬」的德國,其最大國防承包商萊茵金屬(Rheinmetall)去年銷售額為 64 億歐元,預計今年再上一層樓至 76 億歐元。3 間軍工企業及向烏提供大部分防空雷達的德國公司 Hensoldt,股價大漲了好幾個月甚至一整年。
鑑於俄烏戰爭令能源價格飆升,多間石油和能源公司的利潤創新高,一些國家向它們徵收暴利稅,部分人遂倡議對國防工業「一視同仁」。環保組織「綠色和平」裁軍及和平活動家 Alexander Lurz 表示:「去年歐盟通過對因烏克蘭戰爭而利潤飆升的能源公司徵稅,這同樣適用於軍火公司的額外利潤。若說埃克森美孚在此戰的利潤有限,那麼也適用於萊茵金屬。」
歐洲國家傾向同意,但要求加徵稅收的呼聲缺乏動力。另有分析指,武器製造商的利潤相比石油公司實為微不足道。SIPRI 軍費及武器生產項目主任 Lucie Beraud-Sudreau 更指,對國防公司徵收暴利稅一事,現在沒有討論價值。「目前環繞歐洲軍火業的熱門話題,更多是關於增加產量及力量,因為如今很需要幫忙向烏克蘭提供彈藥和武器,然後補充庫存。」
烏克蘭對自衛武器的強烈需求,連主要軍火製造商也難以滿足。洛歇馬丁和雷神曾於 1 月表示,供應鏈問題意味著它們趕不及交貨。雷神行政總裁 Greg Hayes 直言:「我們接到訂單,也有能力,只等原材料運來。」歐洲多間公司亦發現,很難持續向烏供貨及補充各國庫存,主要問題也在供應鏈。Beraud-Sudreau 認為,在此情況下限制這些公司的利潤,恐會傳遞錯誤信息。
「你不能一邊要求它們增產,一邊又向它們加稅。這樣下去會有點自相矛盾。」Beraud-Sudreau 相信,隨著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顛覆了歐洲的安全局勢,加上歐美對華愈發警惕,進一步增加國防開支,「就增加軍費、以國防為公共開支的優先事項,似乎各方都達成共識,所以公眾認同這是合理」。她估計若烏克蘭戰爭結束,情況則可能急速變化。「若然歐洲回復和平,輿論或會改變,為國防公司帶來豐厚利潤的龐大軍費,看來不再那麼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