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南韓人不敢看 Barbie?

A+A-
電影 Barbie 演員及導演 7 月初到南韓作宣傳。 圖片來源:Chung Sung-Jun/Getty Images

電影 Barbie 在全世界大受歡迎,在南韓的票房卻顯失色。據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指出Barbie 自 7 月 19 日在當地上映以來,售出超過 46 萬張戲飛,首個週末僅佔總票房收入 8%,第二個週末跌至 3.9%,遠低於同期上畫的「職業特工隊:死亡清算上集」(Mission: Impossible – Dead Reckoning – Part One)及彼思動畫「元素大都會」(Elemental)。影評人及社運人士認為,情況或與南韓社會不太能接受具明顯女權意識的外國電影有關。

南韓在發達國家中性別平等方面得分較低,例如該國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中性別薪金差距最大,並在「經濟學人」評估女性在職場上所得待遇的玻璃天花板指數(Glass-ceiling index)中墊底。總統尹錫悅甚至曾表示,南韓出生率位列全球最低,應歸咎於女權主義,並表示當地「不存在結構性性別歧視」。

在此社會風氣下,女權社運人士沈海仁(심해인,音譯)表示該電影主題可能會引起觀眾反感,她認為:「Barbie 無疑突顯出一部以女性為中心、帶女權主義幽默的電影,仍被視為禁忌話題。女性可能會猶疑應否去看這部電影,因在南韓,對被貼上女權主義者標籤的恐懼確實存在。」

早在 Barbie 上映前,韓版宣傳海報因缺乏標誌性口號「她獨當一面的時候,他還是一個阿 Ken」(She’s everything. He’s just Ken)引發批評,被指破壞了影片賦予女性權力的訊息。韓國華納兄弟公司表示此舉並非有意為之,只是在早期宣傳將重點放在角色形象及名字上。

影評人尹聖恩(윤성은)表示,南韓人原則上同意性別平等,但保守社會內部仍有一些派系強烈反對他們認定的「激進女權主義」。他認為:「在這種背景下,Greta Gerwig(Barbie 導演)想傳達的性別平等教育,並不是很有吸引力。Barbie 目標是成為一部具娛樂性的電影,突出如此敏感的主題,或不會引起太大共鳴。」

不過,當地影評人兼韓國電影業研究員 Jason Bechervaise 認為,女權意識並不是 Barbie 未能大收旺場的唯一原因。他解釋:「事實上,本地製作的『神鬼海底撈』(밀수,台譯)起用大量女演員,亦能在當地票房榜上名列前茅。」他認為南韓始終是一個獨特市場,有些外語片票房表現出色,也有些表現不如預期。他舉例像「星球大戰」這樣與美國流行文化密切相關的電影,在南韓也表現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