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6】區塊鏈是應對氣候變化的秘密武器?

A+A-
區塊鏈能促成適合可再生能源的分散式能源市場。

比特幣因挖礦耗電而遭到撻伐,然而,加密貨幣底層技術區塊鏈(blockchain)卻被視為抗衡氣候變化的關鍵工具,或可在碳市場、能源轉型上大派用場。

區塊鏈採用「分散式賬本技術」,在多個去中心化的區塊共享和記錄數據。當買賣雙方同意交易時,交易資料會連同其他同時在進行的交易組成數據塊(Data Block),連接先前已記錄的交易儲存在去中心化網絡,因此名為區塊鏈。原則上,所有的交易是基於「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進行,即一系列相關項目、價格、數量等規則。區塊鏈系統內的數據皆同步兼公開透明,具備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特性。

在能源產業轉型過程中,區塊鏈或可促進可再生能源普及,例如應用在可再生能源電力市場。傳統電網之下,由可再生能源發電者以固定電價出售再生能源予電力公司,這或使價格缺乏競爭力,又難以反映市場需求。初創公司 LO3 Energy 早於 2016 年美國紐約市布魯克林區試用區塊鏈技術,來讓住戶交易太陽能電力,於社區建立微電網(microgrid)。試點大廈之間連接電網,交易則經由區塊鏈進行,住戶所產生的太陽能電力能以市價出售,鼓勵市民將多餘太陽能發電投入電網。電力儲存在電力貿易公司的電池中,讓住戶能夠進行點對點買賣(Peer to Peer Trading)。

LO3 Energy 為試點大廈之間連接電網,讓住戶能將多餘電力輕易投入市場,經由區塊鏈進行交易。 圖片來源:LO3 Energy/Facebook

這種分散式發電不似傳統交易般費時,智能電錶會記錄和追蹤電力去向,交易則透過以太坊(Ethereum)的智能合約達成,縮短第三方機構授權、驗證的過程。一直以來,綠電市場成熟的其中一個障礙,就包括了在每戶均可供電的情況下,電力生產變得分散和間歇,難以配對電力供求。區塊鏈即可催生新式能源市場,將生產分散,亦能為市場引入供電競爭,加快完善綠電產業

事實上,聯合國亦早注意到區塊鏈在促進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潛力。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在 2017 年已有文章,闡述區塊鏈在推進氣候行動的功能。區塊鏈最大優點是帳目透明,有助於提高利益相關者的參與度和透明度。區塊鏈可用於改進碳資產交易、潔淨能源交易及氣候融資,亦可追蹤和報告減排量,從而解決可能出現的重複計算問題,以監測國家實施「巴黎協定」下的「國家自定貢獻」(NDC)以及各公司的減碳進度。

碳匯林業是實現碳中和的常見手段,即種植商業樹木的同時,利用這些林木吸收和儲存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消費者及碳補償購買者或會希望得悉產品來源樹林或植樹項目的資訊Treelion 綠色基金會便於去年 4 月發佈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應用程式,可追溯產品的生產、銷售以及運輸資料。例如,掃瞄 Treelion 種子鉛筆的編碼後,能讀取其生產訊息,了解每一宗植樹捐贈項目背後的根據。

與此同時,加密貨幣行業也急於著手解決環境問題,例如利用可再生能源挖掘 SolarCoin 等新虛擬貨幣。常用於 NFT 藝術品交易的以太坊區塊鏈,亦將進行「以太坊 2.0」升級計劃,改用開發權益證明(PoS)機制,棄用現時耗電量極大的工作量證明(PoW)運作機制,將每筆交易的能源成本降低 99%。今年 4 月,業界又簽署「加密氣候協議」(Crypto Climate Accord),爭取 2030 年實現產業淨零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