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大國的青壯年,開始拒絕到工廠工作

A+A-
位於深圳龍華區的工廠招聘中心。 圖片來源:路透社

中國生產的商品佔全球消費量的 3 分之 1,但據路透社報道,基於普遍教育水平提高,「躺平」風氣日盛、工廠工作條件欠佳等因素,現在中國青壯年已不再優先選擇到工廠工作。這個趨勢令勞動力更加短缺,製造商也苦無對策。

Julian Zhu 早年在廣東省南部一間紡織廠工作,放假就回鄉與父親團聚。對於他父親那一代人來說,到工廠工作是擺脫農村貧困的唯一出路。但對於新一代年輕人而言,低薪、長時間的苦差兼要冒受傷風險,已令他們卻步。他認為:「在工廠工作一段時間後,你的頭腦會麻木,我無法忍受重複。」現年 32 的他幾年前離開工廠,現在於深圳銷售配方奶粉及在一間超市送貨,每月收入約有 1 萬元人民幣,幾乎是工廠的兩倍。

中智人才顧問有限公司一項調查顯示,今年超過 80% 的中國製造商缺少數百至數千名工人,相當於其勞動力的 10% 至 30%。中國教育部更預測,到 2025 年當地將缺少接近 3,000 萬製造業工人。製造商表示,他們有三種主要選擇來解決勞動力問題,包括犧牲收益比例以提高薪金、投入資源推動自動化,或轉向越南或印度等成本更低的市場。

然而,上述選擇全都治標不治本。經營電池供應鏈相關產品工廠的劉姓負責人指出,其工廠已引入配有更先進數碼測量系統的生產設備,但其年長員工很難跟上更快的工序,或閱讀屏幕上的數據。劉更指出,他嘗試提升 5% 薪金吸引年輕工人,但始終乏人問津。

國際機械人協會(IFR)表示,中國在 2021 年佔機械人總安裝量的一半,比前年同期增長 44%。不過,自動化目前仍有局限。佛山市一間不銹鋼處理廠的總經理 Dotty,擁有自動化產品包裝及工作檯面清潔機械,但她表示維修成本很高,而且一些工序亦需要靠年輕工人處理。「我們的產品真的很重,需要有人將物件從一個加工程序轉移到下一個加工程序。但這屬於高溫下的密集勞動工作,很難找到工人。」

Brett 是東莞一間遊戲控制器及鍵盤工廠的經理,他說最近幾個月訂單減少近半,許多同行都搬到越南及泰國。而他「只能思考如何在這一刻生存下來」,雖然希望裝配線的工人可以更年輕,但現在預期要解僱 200 名工人中的 15%。

中國出口導向型的製造業,競爭力幾十年來都是建基於國家補貼的產能投資,以及低廉的勞動力成本之上。但低廉勞動力時至今日已不復再,新一代有更多人受過良好教育,他們希望過上更舒適的生活,不再像父母輩般終日為口奔馳,也不再願意接受欠佳的工作條件。

年青人不滿足於低於他們教育水平的工作,像今年有破紀錄的 460 萬中國人申請修讀研究生課程,而據官方媒體本月報道,每個公務員職位都收到 6,000 份申請。更甚是不少青壯年選擇「躺平」過極簡生活,拒絕在職場上力爭上游。

香港大學金融學講座教授陳志武分析指:「年輕人的失業情況或者要更加惡化,才能糾正這種失衡。」更預計到 2025 年職位需求肯定會下降,到時就未必會有太大的工人短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