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仲裁結果出爐,海牙常設法院宣布中國對「九段線」沒有法律依據。一張「中國,一點都不能少」的圖片,在中國網民間瘋傳,護國心切,中方則繼續不接受不承認,被不少人戲稱是「單挑東南亞國家」。
然而中國「挑機」的對象,還有毗鄰的印度;中國不止對南海虎視眈眈,近年還開始向印度洋進發。中國與印度漸趨緊張的關係,在南海仲裁中可見一斑。印度主張中國應跟循國際法,許是明白中國在南海的強硬姿態,可能是日後印度洋競爭的一種影射。
注定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的印度洋
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至少覆蓋全世界海洋面積的五分之一,為連接中東、非洲、和南亞的重要經商樞紐,全球接近 40% 的離岸石油都在印度洋出產。好幾個全世界最重要的策略要點,包括每日運送大概 320 萬桶原油及石油的霍爾木茲海峽和馬六甲海峽,都位於印度洋地區。其價值一目了然,因此一直是印度擴大話語權的籌碼,遂中國「崛起」,更無法不逐漸成為中印兩個地域大國的角力擂台。中印兩國所極度依賴的進口能源皆經由印度洋運送;進口供應佔印度能源總量八成,而根據 2012 年美國國防部的報告,中國超過八成的進口能源必經馬六甲海峽,印度洋戰略價值大大提升。
中印較量有跡可尋 美國加入抗衡中國
近在幾天前,斯里蘭卡允許中國在當地興建港口,確實了「一帶一路」中的重要一環,更被外界揣測意圖在於圍堵印度。牽涉斯里蘭卡的緊張局面已不是首次,早在 2014 年,中國潛艇二次停靠斯里蘭卡港口,印度已表示強烈關注。而中印的緊張關係早已成事實,250 名中國解放軍於今年 6 月進入位於印度東北部的阿魯納恰爾邦(Arunachal Pradesh),並停留了三小時,被印度媒體形容為「挑釁」。該地一直存在中印兩方的主權爭議,邊境對峙更是經常出現。
一開始,中國得以將勢力伸延至印度洋地區,是始於 2009 年的反海盜行動,成為了中國在該區域活躍的契機。近年,「一帶一路」令中國與地區國家的關係更加密切。中國建設資金湧入孟加拉、緬甸、巴基斯坦、斯里蘭卡等地。印度則一向視自己為印度洋一帶的區域強權,亦加強與環印度洋地區各國在外交、經濟及區域安全上的聯繫。兩國競爭主要體現於在沿岸國家興建深水港口、加強軍事巡邏。雖然中國一直否認躋身成為該區強權的野心,但一直藉打擊海盜在該區表現活躍。諸多學者將中國的野心形容為「珍珠鏈戰略」,意指其借與印度洋地區國家的多項經濟及投資項目,來保障中國港口和可能設立海軍軍事陣地的選址。
卡內基印度中心主任 Raja Mohan 指,中印兩國各自向地區國家,尋求夥伴關係實為無法避免,而「基地」將會是印度洋這場勢力遊戲的關鍵詞,又言這場「遊戲」將變得愈來愈吸引。美國在 2011 年將外交政策重心從中東轉移到亞洲,局勢亦令美國無法不緊張介入。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 Daniel S. Markey 則指,中印於印度洋的競爭只是開始,不應過份渲染,亦有人指打擊海盜將為兩國之間維持合作空間。不過,一山不能藏二虎,中國態度強硬,印度不無野心,又同是金磚國家,應難見兩者依偎而存;強國在南海失利,在印度洋更懂加倍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