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選民表示桑德斯為希拉莉站台「令人心碎」。 圖片來源:路透社
有桑德斯,希拉莉更強。 圖片來源:路透社

美國大選民主黨初選落幕一個月後,桑德斯終於表明將為希拉莉站台,令不少支持者「心碎」。若說桑德斯未曾設想勝利,未免過分單純;但說落選等於完敗,這種想法也很天真。桑德斯挾民意逼希拉莉調整方針,將民主黨拉向進步左派,種種改革,一年前幾乎無法想像,今日已成民主黨內共識。而桑德斯現象並不會隨大選結束,關鍵是未來如何把握機會,將趨勢化為實績。

「紐約客」評論員 John Cassidy 形容,桑德斯團隊已獲得「深層勝利」(philosophical victory)。桑德斯刻意拖延表態支持,目的是與希拉莉就政策方針磋商,John Cassidy 認為談判成果豐碩,特別是教育、醫療保障、最低工資及死刑制度四方面,桑德斯的主張無疑發揮了影響力:

免費大學教育:競選期間,桑德斯與希拉莉就全民免費大學教育激辯,後者視做法為不切實際。然而在上星期,希拉莉就表明會擴大有條件免費教育,為年收少於 12 萬 5 千美元家庭學生豁免學費,即收入低於「最高 15% 入息」可享免費大學教育。希拉莉方案以需求為主導,固然與桑德斯所追求的「無償權利」有別,但亦不能忽視後者的拉鋸成果。

擴大醫療保障:希拉莉一直支持奧巴馬醫保方案,專為低收入戶提供醫療保險選擇;桑德斯則主張歐洲式全民醫保(Medicare for all)。雙方互不相讓,直至最近希拉莉融合了桑德斯的倡議,決定擴大對社區診所的資助,惠及缺乏醫療保障的階層,桑德斯亦肯定此舉「為美國全民醫保踏出重要一步」

調升最低工資:桑德斯要求將全國最低工資調升至時薪 15 美元(117 元港幣),希拉莉方案則是 12 美元(94 元港幣)。即使希拉莉的經濟顧問團隊表示質疑,近日民主黨內已達成共識,準備將全國最低時薪 15 美元的方案寫入規程。

廢除死刑:即使奧巴馬、希拉莉等不少黨員曾經批評美國死刑制度,但民主黨本身從未主張過廢除死刑。現時黨內似乎願意配合桑德斯的強烈呼籲,明言「死刑已被證實殘忍而異常,美國絕不容許這種刑罰。」

溫和新政:仍然值得信賴的未來? 圖片來源:路透社
溫和新政:仍然值得信賴的未來? 圖片來源:路透社

桑德斯自稱「民主社會主義者」,曾言美國可向北歐地區學習。上述「新政」改革相較瑞典、挪威,固然極度溫和,但無疑是「美國北歐化」運動的開始,初選落幕,桑德斯的角色依然重要。同樣認同美國取法北歐的學者、「維京經濟學:斯堪的納維亞成功模式」(Viking Economics: How the Scandinavians Got it Right—and How We Can, Too)作者 George Lakey 認為,與其從內部改革民主黨,桑德斯支持者應走上街頭,以全國公民運動促請免費教育及全民醫保等議題,由外部向政府施壓,一如其他公民權利運動,可能比著眼改革民主黨更見效。George Lakey 表示,桑德斯未必適合領導草根運動,反而應以參議員身份積極支持民間運動,吸引全國關注。

桑德斯的選民多被視為理想主義,未必甘願妥協,但希拉莉已交出一份「溫和新政」,或者是時候衡量一下現實利弊:要近一步理想,還是與杜林普--最後一任美國總統--同歸於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