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指,丹麥社會並非如想像中平等,與美國同樣面臨收入不均問題。 圖片來源:路透社
有研究指,丹麥社會並非如想像中平等,跨代收入不均情況與美國一樣嚴峻。 圖片來源:路透社

美國夢不在美國,而在丹麥?論機會平等,丹麥的世代流動指數冠絕全球富裕國家;論生活質素,丹麥有免費教育、廉價樓市、失業保障、全民醫保、生育福利等措施,造就「世上最幸福的社會」。不過,最近一項比對丹麥與美國社會流動的研究指出,丹麥所謂機會平等只是「幻想」,如果說美國夢不在美國,其實也不在丹麥。

經濟學家 Alan Krueger 整合數據而成的「大亨曲線」(Great Gatsby curve)指出,堅尼系數愈高(貧富愈不均),隔代社會流動機會愈低。據其統計,丹麥表現最好,機會與結果相對平等;美國的堅尼系數則與中國相約,社會流動阻礙因而較大。既然有數據支持,為甚麼還說丹麥社會機會不夠均等?

丹麥洛克伍基金研究小組(Rockwool Foundation Research Unit)研究員 Rasmus Landersø 與芝加哥大學教授 James J. Heckman 一項聯合研究指出,丹麥夢是一場「北歐幻想」(Scandinavian Fantasy)。報告就丹麥與美國的跨代社會流動提出三項見解:

1. 兩國收入不均情況相當

研究指出,丹麥社會之所以保持高流動性,並非由於跨代收入改善,而是稅後調整。生於丹麥貧窮家庭,父母缺乏高等教育,下一代也較難上大學,收入比上一代高,跨代收入停滯的機率與美國相約。不過,丹麥稅重,個人入息稅(personal income tax)徵近 56 %,實際稅率亦有 35%- 48%,高額賦稅補貼基層福利,因而減輕了收入不均的社會問題。

財富可以繼承,貧窮可以繼承,入學率也可以繼承。 圖片來源:路透社
財富可以繼承,貧窮可以繼承,入學率也可以繼承。 圖片來源:路透社

2. 丹麥高等教育跨代不均

相較之下,丹麥比美國更重視教育,大筆經費支撐免費教育、學前教育及幼兒護理,10 年強迫教育之外,大學學費全免甚至政府倒貼。不過研究表示,丹麥跨代教育程度改善情況不大,假如上一代不曾接受高等教育,下一代亦極少升讀大學。丹麥大學生中,只有少數是上一代未曾讀過大學。

3. 福利導致低入學率

1990 年代,丹麥為應對經濟蕭條,大舉改革福利制度,針對貧窮階層分配資源,包括調高合資格領取社會援助金的年齡門檻,此後丹麥的大學入讀率便下降。研究認為,福利政策或導致大學升讀率降低,因為社會援助之下,窮人生活也過得去。

評論總結研究指:「機會平等並不存在」,不論是丹麥、美國,有錢人的下一代大多數繼續有錢,窮人的下一代大多數繼續貧窮。不過,起碼丹麥以公共福利制度紓緩了社會不均的惡果,雖說教育程度跨代不均,免費大學仍然提供了選擇,只要願意升學,學生最少毋須顧慮學費。反之,美國大學學費高昂,全國學生貸款高達 1 兆 3,000 億美元,學生一旦無力償還,留下違約紀錄,以後又難以申請按揭買樓,美國制度只有加劇跨代不均。

就算丹麥社會並非神話式平等,但無疑是地上最平等--可說是駕馭資本主義猛獸最純熟的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