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回帶 | 星級影片 | 星級課堂 | ESG | 陶傑 | 倪匡 | 月巴氏
  • 政經趨勢 |
  • 社會脈衝 |
  • 科技精知 |
  • 文化生活 |
  • 精神健康 |
  • SOUL MONDAY |
專欄作者: 江皓昕 煲戲要在晚餐後 | 梁迪倫 | 鄭立 業問之老細問咩事 | 梧杞杬 | 亢泰 | 游兒 | 陳蕾 | Live Norish | 李明熙、Kimberlogic | 余以謙 | 紅眼 日劇情史 | 紅眼 錦衣衛札記 | 利雲 | 杜夫 | 李文揚 | 雷米諾雅 | 張鼎源 | 古鎮煌 | 宇野 | 朱浩霆 | 蘇二 | 唐明 |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 | 奧比斯 | 綠色和平 | 世界宣明會 | 無國界醫生 | 樂施會 | 護瞳行動 | Chester Ho | 尼爾 | 鄭立 今晚Board野夜唔夜呀 | 救世軍 | 江皓昕 一個月三十本 | TIME TRAVELLER | 關琋鎂 | 蛋白 | Eric Chan | 方俊傑 | 原人 | 渾水 | 阿嬋 | VoiceTube | 潘度琳 | 沈旭暉國際郵覽台 | 張景宜 | 宇澄 | 英雄 | 林燕玲 | Moyashi | 李衍蒨 | 鄭立 電腦大爆炸 | Gloria Chung | 陳國榮 文學遊囈 | 石Sir | 林喜兒 | 方景文 | 夕立 | Ringo Li | 廖康宇 | 小灰 | Percy Leung | 邱翔鐘 | 趙子龍 | 伍常 | 墨客隨筆 | Amedeo Robiolio | 彭浩翔 | 林宇 | 藝造文件 | 陸仙鋒 | Simon | Helen | Mo 爸 | 雨田明 | Judy | 虛竹 | 活人拳 | 葉梓誦 | 玩主一高 | 曾詩敏 | Moody | 劉偉民 | 鄭立 在神農街,想念腸仔蛋 | Neo 劇用來追,不用來評 | Irene Lee | 鄭立 如何拉出來 | 曾詩敏 | Ryan Fung | Hallie Tam | 黃宣游 | 林靖風 | 綠色金融顧問團 | 茶里 | 鄧景康 | 程總裁 | 池逸知 | 鴻若遠 | 吳蚊蚊 | 張樂芹 | 銀行家職業事務所 | 金仔 | 規佬 | 紀浩基 | 旅居客民誌 | 呂嘉俊 | Sci 狗器 | 莫坤菱 | Meiling | miso info design | ExplainerHK | 書店們 | 夏海安 | 樂餉社 | 李洛桐 | 施彼理 | 彭碧珊 | 筆是港媽 | 太 George | 月巴氏 | Hong Kong Infosphere | Oskar Holtz | 低碳想創坊 | 吳家強 |
記者: 亞蘭澄司 | 小山金明 | 恭應湘 | Ann Wong | Jimmy Wong | 盧業威 | Nicolee | 台客松 | Ambre | 黃珍盈 | 天衛六 | 關小泉 | 諾 | 史諾比 | Hugo Sze | 麥敬灝 | Tan Ha Lam | 謝利 | Luna | Brian Liu | 莫小巧 | 何阿嵐 | Peter Pang | 梁蔚澄 | 林俊劭 | Billy Tong | Civi Yap | WKC | Kent Liang | 劍獅子丸 | 陳嘉文 | Eleanor Ng | Elfa Wong | 汶山 | 吳修辰 | 袁源隆 | Hedy Tsang | Ellis Tse | 王靖 | Clare | Rubie Lee | 思芳道 | Anna Yiu | 鄧妙奇 | 玫瑰木 | kanice | 仲偉
關於我們|| [email protected]
新聞回帶
*CUP媒體
Instagram facebook Telegram whatsapp 免費訂閱

請輸入需要搜尋的關鍵字

© 2022 *CUP. ALL RIGHTS RESERVED.
YOUR DAILY DIGEST OF WHAT’S GOING ON IN THE WORLD.
12月2日
01.
基辛格:政治生涯毀譽參半,何以贏得政壇崇高地位?
02.
新聞有價:Google 與加拿大「網上新聞法案」爭論
03.
大選前夕:諾定咸破產責任誰屬?
04.
你不認識的法國皇室後裔:拿破崙八世
05.
超級加工人類:我們究竟每天在吃甚麼?
06.
給狗隻的長壽藥有望面世?
07.
【展覽】空間的詩意 靜聽靈魂的細語
08.
低碳想創坊:COP28 直撃 —— 開幕前夕
09.
Moyashi:世界記憶的政治
10.
月巴氏:1994(33)—— 「東邪西毒」(上)

無字商標品牌學

文化生活, Logo, Mastercard, Nike, Starbucks, 品牌, 商標, 廣告, 廣告學, 設計, 軟銷 2016年9月13日 by Ambre
A+A-

MasterCard 早前公佈的新商標,將 MasterCard 字樣改成小寫,更透露字樣會間歇性「隱身」,看來旨在讓品牌字樣的存在感逐漸淡出。品牌商標不再強調宣傳口號或品牌名字,似乎不是新鮮事。紐約大學市場營銷學副教授 Adam Alter 的評論道出要點:「消費者對廣告前所未有的怠倦感,使往日開宗明義的營銷把戲不再受用。」而另尋新策略的品牌,就這樣迎來無字商標的時代。

logo

在眾多主流品牌中,Nike 是第一間商標「去文字化」的公司。1995 年風行一時的「Just Do It」突然從其商標剔號上消失得無影無蹤,Apple、McDonald 和其他品牌經過幾次演變後,也同樣受無字商標吸引,走上相同的道路,品牌商標從此與「Think Different」、「I’m lovin’ it」等招牌標語分家。

MasterCard 商標演變圖。圖片來源:logodesignlove.com
MasterCard 商標演變圖。圖片來源:logodesignlove.com

簡約設計擴闊意涵

首先,最表面的因素是對簡約商標的追求。電子營銷日益盛行,比起冗長的標語或品牌名字,具象徵性的簡約圖案,在電子屏幕上更搶眼;而視覺意象也比語言更無國界,沒有文化包袱,無需翻譯,成為溢於言表的有力商標。再者,隱去商標上「coffee」、「mastercard」等局限品牌發展領域的字詞,能使公司的專屬領域變得似是而非。Starbucks 2011 年的新商標正式移除「Starbucks Coffee」字樣,時任行政總裁 Howard Schultz 說:「我們正在做的,是讓 Starbucks 突破固有圈子,超越咖啡領域。」今年 7 月 MasterCard 改商標時,首席市場推廣及傳訊總監 Raja Rajamannar 說:「我們想強調 MasterCard 不再只是卡類產品。」

圖片來源:thedailytop.com
圖片來源:thedailytop.com

圖片來源:thedailytop.com
圖片來源:thedailytop.com

形象工程:洗脫企業感

We are Starbucks. 你也是 Starbucks. 圖片來源:Pinterest
We are Starbucks. 你也是 Starbucks. 圖片來源:Pinterest

不過商標「走字」的最大原動力,還是源於消費者態度轉變:不再信任大企業。公關公司 Cohn & Wolfe 最近進行調查,詢問消費者對品牌觀感,發現全球 80% 消費者不認同現有品牌是誠實兼具透明度。文首的 Adam Alter 副教授指,這反映消費者看穿品牌賣廣告的技倆,不如從前容易說服,這也改變了企業營造品牌形象的策略。

新策略中,「去企業化」(decorporatizing)、「去品牌化」(debranding)是其一。這項策略只適用於早已建立知名度、高辨識度的品牌。不少市場營銷業者相信「去品牌化」能讓品牌看來更親民。早前可口可樂「Share a Coke」的推廣活動,以琅琅上口的歌詞和人名代替其商標印在汽水瓶身,營造「我們都是可口可樂」的親切感,扭轉了美國下跌了 10 年的可口可樂銷量,可說是極成功的「去品牌化」例子。而單單在商標上抹去品牌名字,剩下標誌性的圖案,也是能喚起消費者個人情緒的去品牌化手段之一。哈佛商學院高級講師 Jill J. Avery 指:「過去研究證明,視覺意象比語言更吸引消費者注意,讓他們主動解讀廣告傳遞的訊息,多數情況下會領會出更個人化的廣告理念。」簡單來說,就是紅橙兩點交錯的商標比「MasterCard」更讓人浮想聯翩。

建構品牌真實性

廣告業界傾向將之歸類為營造「真實感」(authentic)的廣告手段,就像如今流行的故事營銷,以細膩催淚或易引起共鳴的故事(例如幸福醫藥的「獅子山精神」廣告),勾起受眾情緒,賣的不一定是品牌,而是真實生活中的一份情懷。 Cohn & Wolfe 根據 14 個國家近 12,000 名受訪消費者的回應,編整的「全球最真實品牌」(world’s most authentic brands)名單中,可口可樂、Nike、MasterCard 等品牌就位居頭 20 名。當消費者重視現實感受多於企業本身,「去品牌化」也是理所當然的大趨勢。

  • 幸福醫藥的「獅子山精神」廣告 影片來源:@FortunePharmHK/YouTube
上一篇 疲勞的歷史:沒有最累,只有更累
下一篇 旅遊新趨勢:Anywhere but France

相關新聞

【展覽專訪】「種.未來」—— 糅合藝術與科技,360 度展現植物自然之姿

2023年11月24日 by 梁蔚澄

Hoka 與 On 的崛起,Nike 創新不再?

2023年11月13日 by 玫瑰木

孟加拉罷工潮 —— 國際品牌與工廠雙重剝削

2023年11月9日 by 玫瑰木

鴻若遠:「海外麻雀尋根系列」#7 —— 對於海外港人自發組織 Logo 的想法

2023年11月1日 by 鴻若遠 落花流水

為挽救業務,朱克伯格捨棄「元宇宙」初心?

2023年10月31日 by Brian Liu

唐吉訶德:我們賣的不是便宜商品,是日本情懷!

2023年10月24日 by 台客松

納粹監獄改造成豪華畫廊,留得住歷史嗎?

2023年10月19日 by Hugo Sze

Air Jordan 神壇地位不保?哪些運動鞋正在熱炒?

2023年10月4日 by Tan Ha Lam

熱門文章

愈丟愈多,回收太陽能板勢成新興產業?

2023年8月7日 by Ann Wong

筆是港媽:四孩全職爸爸移居澳洲的第一年

2023年7月26日 by 筆是港媽

世界工廠不再,世界的工廠都不在

2023年8月10日 by Hugo Sze

【晶片法案一週年】美國晶片製造業復興了嗎?

2023年8月10日 by Brian Liu

更多要聞
  1. 【芒格逝世】生前向中國押重注,死後受中國網民敬仰
  2. 墨西哥當跳板,中國企業繞路賺美金
  3. 曾經,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並肩作戰的時刻
  4. 歷史留下來的「地獄之門」,怎樣才能關上?
  5. COP28 爭議連連,到底是怎麼回事?
  6. 生活成本急升,即食麵再成大眾恩物
  7. 【短片】氈酒蒸餾 香港探索之旅
  8. 廖康宇:研究筆記 —— 淺談中國互聯網產業的勞動議題(五)
  9. Hong Kong Infosphere:獨立書店不只是生意,還是推動社會進步的空間
  10. 科學狗:雄性大棕蝠那話兒竟是身長四分之一!但不是用來……
星級話題
亞洲電影節 |青年|餐廳|展覽|警察|網絡|特朗普|工作|學生|學校|社會|選舉|納粹|外交|澳洲|插畫|自由|Brexit|言論自由|普京|經濟|信仰|AI|抗疫|暴力|飲食|書|死亡|北歐|基因|創作|中美關係|人工智能|心理|杜林普|情緒|科技|疫情|香港|烏克蘭戰爭|生活|城市規劃|Covid-19|非洲|能源|出版|台灣|娛樂|西班牙|電影|新聞|北韓|政治|奧運|戰爭|法律|第二次世界大戰|太空|家庭|育兒|投資|社區|動畫|愛情|醫療|閱讀|總統|桌遊|溝通|屍體|設計|運動員|運動|難民|教育|疾病|美劇|日劇|兒童|食物|心理學|市場|打工仔|意大利|蘇聯|漫畫|金融|傳染病|政府|社交|大腦|小說|音樂|脫歐|旅遊|廣告|農業|道德|骸骨|氣候變化|消費|軍事|美國大選|犯罪|鄭立|podcast|社交媒體|足球|企業|媒體|防疫|電子遊戲|碳排放|全球暖化|女性|移民|獨裁|影評|歐盟|示威|民主|宗教|書籍|人際關係|抗爭|藝術|老人|建築|體育|board game|不真實歷史事件簿|動物|文化|城市|ESG|劇集|文學|職場|創業|環保|國際關係|語言|食材|人權|Netflix|學習|韓國|遊戲|南韓|烏克蘭|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