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稿】中秋古今閒談:嫦娥玉兔藏仙丹 攞景贈慶月餅畫

A+A-

istock_73794903_medium

文:麥敬灝

「詩經.陳風.月出」云:「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在華夏風俗,自春秋至今,人若見皎月,懷人情念生。傳統節日必有祭祀之俗,八月十五中秋佳節,天穹明月,即化為神。拜月本為上古人原始崇拜習俗,嫦娥神話流傳後,月即嫦娥,嫦娥即月,舊時人祭月時,尊稱其為月光菩薩。

據學者所言,嫦娥即「山海經」之常羲,乃帝俊之妻。「山海經.大荒西經」云:「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二,此始浴之。」常羲與帝俊結為夫妻後,生十二月,後常為月沐浴。十五月圓,至初一無月,再見之月,便是新一月。一年十二月,在古人眼中,就是天仙生出新月十二次。而嫦娥傳說之男主角后羿,亦見於「山海經」,其海內經云:「帝俊賜羿彤弓素矰(註:「素矰」即短箭,繫有繩以射鳥)以扶下國,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艱。」帝俊賜弓箭予后羿,令后羿往窮苦之國扶持其國民。從此兩句看來,在先秦時期,嫦娥與后羿並非夫妻。

今坊間流傳之嫦娥傳說,估計始於漢代,因漢代名著「淮南子」載有嫦娥奔月之傳說,「冥覽訓」謂:「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註:即嫦娥)竊以奔月。」舊註又曰:「姮娥,羿妻。」嫦娥初為帝俊之妻,後變成后羿之妻,嫦娥是否改嫁過?相傳嫦娥是美人,其「風流史」實在耐人尋味,而今已無人理會矣。

古人祭月之俗,依然見於現今香港,稱嫦娥為太陰娘娘。日為太陽,月為太陰,嫦娥為月之女神,故稱太陰娘娘。嫦娥與中秋皎月,皆令人想起美女,故供奉太陰娘娘者,多祈求得到佳偶良緣。亦有熱戀男女,雙雙站在月下,請月神見證其山盟海誓。舊時江南人過中秋,有齋月宮之俗,「清嘉錄」謂:「比戶,瓶花香蠟,望空頂禮,小兒膜拜月下,嬉戲燈前,謂之齋月宮。」齋月宮,顧名思義,即拜祭整座月宮。月宮有嫦娥,亦有玉兔。舊時北京人家在中秋夜置月宮符像,符上有兔,此乃玉兔,玉兔站立如人。玉兔之典故,源自漢樂府詩「董逃行」,此樂府詩記載作者登山進玉堂之見聞,玉堂內有人問:「門外人何求?」作者答道:「欲從聖道求得一命延。」後作者進堂,便見「白兔長跪擣藥蝦蟇丸」,曰:「奉上陛下一玉柈,服此藥可得神仙。」此詩作者服藥後,便成神仙,玉兔搗藥之傳說,源自於此。舊時江南人亦祭兔,但不立符像,至於在廣東或香港,則鮮聽聞有人祭玉兔,玉兔只見於兒童所玩之傳統紙紮花燈。

  • 青衣與慈雲山皆有太陰娘娘廟,兩廟皆由鶴佬人所建。而在其他大小廟宇,太陰娘娘神位亦甚常見。

民間祭月時,多以瓜果與月餅供奉月神,此乃人月團圓之意。話說月餅源自元朝末年,劉伯溫藏字條於烙餅內,密告各地義軍八月十五日起義,後元朝亡,朱元璋稱帝。月餅後為中秋必贈親友之物,在香港,月餅亦為中秋之大事,坊間有月餅會代人儲蓄每月供款,以使會員到中秋買月餅贈人。傳統月餅有伍仁月、豆沙月、南棗月、蓮蓉月,舊時月餅多為伍仁月,而今則以蓮蓉月居多。伍仁者,即合桃、欖仁、杏仁、芝麻、瓜子肉,有甜鹹之分,甜伍仁有糖冬瓜,鹹伍仁則有金華火腿或蠔豉臘腸。

月餅為唐餅舖及茶樓大生意,故每逢中秋,各店家必賣廣告宣傳,以招徠顧客。以前店家多畫巨型廣告畫,將之掛於花牌上,花牌有三四層樓高,其兩旁掛滿花燈,而巨畫內容,多為齊天大聖大鬧天宮,或三英戰呂布。亦有店家藉此巨畫諷刺當年大事,以引人惠顧,最廣為人知者,莫過於旺角龍鳳茶樓之廣告畫。據記載,1988 年香港股市興旺,此茶樓在其巨畫畫大頭魚以諷刺坊間人人買股票;亦有餅家在股災之年,於其月餅廣告巨畫內畫大閘蟹,藉以諷刺股票買賣者如待售之大閘蟹,遭綁手又綁腳。據掌故作家魯金先生記載,若有人不幸遭此等廣告畫嘲諷,或苦笑道:「都唔知攞景定贈慶!」「攞景」本為攝影師之行話,其意為憑藉某處風景以襯托所攝之物,當年月餅店家藉時事宣傳月餅,義近「攞景」。至於「贈慶」則為反話,於中秋佳節,遭廣告巨畫嘲笑,實在無「慶」可言,「贈慶」是假,「贈苦」方為真。自此,若有人受嘲諷之言所傷,便反問道「攞景定贈慶」,提示嘲諷者改換話題。

舊時茶樓月餅廣告巨畫及燈飾之盛況,媲美聖誕燈飾。而今中秋,沿彌敦道由旺角步行至尖沙嘴,見路旁巨畫皆非有月餅,而是貸款或名錶廣告。月餅廣告,今只印於四五小海報上,貼於某國貨公司門邊。月餅與嫦娥彷彿皆受冷落。神話主角偶爾見於兒童花燈上,與新潮花燈上之卡通角色一同在月夜裡發光,但新潮燈籠不只發光,還播歌閃燈,聲噪而刺耳。中秋夜遊綵燈會賞月之雅興,便因此等燈籠噪音而敗盡了。

  • 龍鳳茶樓,高三層,今已為渣打銀行,以前月餅廣告巨畫,與今銀行招牌大小相若。龍鳳茶樓對面以前為瓊華茶樓,每逢中秋,瓊華茶樓亦掛巨型廣告畫作宣傳,今已改建作瓊華中心。

參考書目

「新譯淮南子」,台北:三民書局,二版,2014 年 6 月。
「新譯詩經讀本」,台北:三民書局,二版,2013 年。
「新界風物與民情」,邱東著,香港:三聯,1992 年。
「華夏諸神:俗神卷」,馬書田著,台北:雲龍出版社,1993 年。
「旺角街頭種高粱——香港風俗拾零」,陳雲著,香港:花千樹,2011 年。
「港人生活望後鏡」,魯金著,香港:三聯,1991 年。
「清嘉錄.桐橋倚棹錄」,顧祿著,北京:中華書局,2008 年。
「天涯共此時」,蘋果日報,2014 年 8 月 21 日。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