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人:故事隨相片娓娓道來

A+A-

12007193404_f42254e237_h

非洲奇妙國度,只要花點心意,就能走入當地社群。相片是最好的媒界,打破言語隔閡,讓我們打成一片。

上月談及旅行的分享,給非洲人帶膠水樽和衣物,勝過給予錢或實用禮物。此一時彼一時,我們的垃圾,對他人而言可能是寶。去年有傳媒報道,香港的膠樽沒有出路,九成回收商停收膠樽,自備水樽變成潮流。

相片的威力

東非的埃塞俄比亞,在港人眼中可能只有飢荒和瘦骨如柴的貧民。數年前,筆者探訪埃塞俄比亞,大飢荒已是 1985 年的事。自 2004 年開始,這裡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比中國更快,每年增長超過 8%。當地人最愛的小禮物,不是食物,除了水樽,就是相片。

人人都是「攝影師」。拿著手機,相機先食的年代,實體相片的重要性大不如前,但對於部落的村民,擁有自己的相片依然重要。

照片走入部族儀式

埃塞俄比亞是人類起源。在沙漠找到最古老的人類骸骨——露茜。在該國南部,有不少原始部落,他們依舊穿著皮毛的衣服,舉行傳統成人禮。

儀式對部族非常重要,人人都盛裝出席,部分女生露出胸部,頭髮塗上紅泥,並成一束束的紮辮子,男生臉上劃上花斑,穿著毛皮衣物。截然不同的打扮,使付上參加費的遊客不時向他們瘋狂拍照。他們如同身在動物園,渾身不自在,不自然地繼續劃面,而四周有 12-14 歲的少女手持 AK-47 步槍,守護族人。有遊客用相機拍下手持步槍的少女,立即遭怒目而視,氣氛肅殺。

筆者當時帶上即影即有相機,暗地為村民拍照,再送給他們,氣氛立即緩和。村民覺得不是動物,而對等的朋友。他們常常被遊人拍攝卻連照片都沒有,十分無奈。

槍枝換相機

12006034636_1d1cecc08d_k在我手中的照片看到自己樣子,他們高興萬分。雖然言語不通,也感受喜悅。男族人提出用 AK-47 步槍交換相機,我連忙搖頭,只教他使用相機,為自己家人朋友拍照。

站在一旁的持槍少女,忍不住探頭過來,丟下槍枝,把玩相機。原來的成人禮,變成相機節,大小的族人都拍下全家照,我變成上賓,被 30 位少男少女土人包圍拍照,其他遊客都訝然。

相片代表尊重,也是聆聽的開始。不論在非洲,還是在亞洲的斯里蘭卡、印度,甚至香港的觀塘和土瓜灣舊區,只要有一張村民或街坊相,故事就會娓娓道來。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原人,植根香港的城市研究員,曾任大學講師,研究社區和文化保育。放眼世界,遊歷 45 國,五大洲,本地欣賞社區的樂趣,國外沉迷第三世界的浪漫,最愛國度是伊朗和緬甸,景點有趣,卻不及人的真摰,尋回城市失落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