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眼:請你用優雅的姿勢拖篋

A+A-

suitcase1

直到去年為止,我依舊每天下午坐火車(即是東鐵線)到大埔上班,由於在報館工作,所以確是風雨不改,八號風球也照常行事。同樣風雨不改的,是一眾往返羅湖與上水、粉嶺、沙田一帶的水貨客。水貨客的打扮普遍易認,拖一巨篋,加兩袋手提行李(由於是往紅磡方向的,所以多數已經卸貨,雙腳經常性被輾過也不會真的很痛),而為了方便行動,他們往往腳踏以 Crocs 為主的膠鞋,亦偶見不知名的 Loafer 懶佬鞋,但往往用的都是高檔次的經典花紋 LV 或 Gucci 斜包,Burberry 襯衫也極常見,更不乏 Rolex、Cartier 等名錶於手,其行當有一定身價,足見他們跟上世紀的碼頭苦力不盡相同,是見過世面的一代,優雅大氣,時尚得多。

後來人在歐洲,越國穿省從英國去到西班牙,沿途坐過的火車或地鐵,除非是大陸遊客,否則亦鮮見香港水貨客的貴氣行當。或因歐豬數國近年經濟不景,身家縮水,就連歐洲人用的篋,都只是手提款式,細小得多。香港人講篋,多數會想到德國的 Rimowa 或是美國的 Samsonite,然而,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由水貨客發揚光大的篋,本是源於貴族主義盛行,自恃優雅到不行的法國。除了 LV 是以製篋起家之外,第一家發明滾輪式行李篋的,也是來自法國的 Delsey,可謂造福了成千上萬水貨客的生計。事實上,香港人對篋的定義比歐洲人來得狹窄,在香港,拖篋出門,若不是化妝師或攝影師等需要戶外搵食的專業人士,就是出埠,或者走水貨。但在法國、英國等地方,拖篋的人比比皆是,不但西裝筆挺的公幹男士會拖篋,連上班族女性也喜歡一手咖啡一手拖篋。

當然,水貨客和歐洲公幹男女所用的篋,尺寸上有明顯差別。水貨客為求以量取勝,普遍用寄倉級別的巨篋,甚至你會發現,在香港市面賣篋的地方,通常都是賣大多過賣細,歐洲則相反,在車站附近或一些小店,甚至不會有大篋出售,往往都是 Hand carry 尺寸,或者是更小的公事包款式。不去大型百貨公司是買不到大篋的。另一分別,就是他們的篋通常都只是放一對鞋,再摺起一件西裝外套,極少出現塞滿衫褲鞋襪和曲奇餅罐需要整個人泰山壓頂坐在篋上方能鎖住的情況。鑑於重量有限,一手就可以拎起,歐洲人再常用篋也好,不少地方的火車站或地下鐵,都不會有扶手電梯或升降機,站在穿越中港實事求是的水貨客立場,都幾無謂。

文化決定語言,語言亦即文化,對篋的用法和定義,自然也跟用辭相關。不論是篋、皮箱還是行李箱,都是統稱,但英文卻至少有 Luggage 和 Suitcase 之別。字面上已解釋了物件的用法,Suitcase 是真的只用來放一套 Suit 的 Case,中文也有類似之物名「衣帽箱」,卻是特指戲壇小生花旦用來存放行當的箱。

例子一,且說有天黃昏,在巴黎某間旅館遇到一名剛入住的男生,他試探地說了句:「你好。」我也答了句:「你好。」便談起自己的來歷。對方是典型海外華人,在歐洲讀書,畢業後就在歐洲工作了幾年,看他打扮,運動鞋配衛衣,想是來旅遊的吧。他卻表示是公務出差,明天早上要開會。打開皮篋,幾乎只有三件物品:皮鞋,西裝和電風筒。

例子二,同樣是篋的發源地法國,有一女士匆匆跑入地下鐵車廂。只見她拖著篋,穿著一套裁剪得禮的連身裙,黑色絲襪配一雙三吋多的高跟鞋。她找了個旁邊沒甚麼人的位置坐下,向周圍的人微笑了一下,然後拉開皮篋,取出一個鞋袋,然後從鞋袋裡取出一對平底皮鞋。大家識趣地別開了臉,或不再去注意她。她迅速地換過皮鞋,把高跟鞋收進鞋袋裡,然後又將鞋袋收進皮篋裡,兩個站之後就離開了。當然,她長得好看。我知道,如果發生在上水站車廂裡的一個水貨大媽身上(其實她們也經常脫鞋捽腳趾),我真的知道,多數不會覺得這件事好看、雅觀,甚至有點性感。——但人家拖的是 Suitcase,不是漲爆變型的篋,用的是鞋袋,不是膠袋。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專欄作家、文藝雜誌主編。旅居台北多年,曾獲香港中文文學創作獎冠軍、青年文學獎等。已出版長篇小說包括「廢氣團」、「沼氣團」、「小霸王」、「赤神傳」及短篇集「紙烏鴉」、「獅人鳳」。

http://www.facebook.com/a38rede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