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爆買」新對象:種子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6 月中,國企中國化工集團才以 440 億美元天價,收購瑞士農業化學和種子公司先正達(Syngenta)。上周二,陶氏化學又宣布以 11 億美元,向中信股份子公司出售巴西的粟米種子及研究業務。金融數據服務公司 Dealogic 更指,在過去 10 年,中國已耗資 910 億美元,收購近 300 間涉及農業、化學及食物產業的外資。如此「爆買」,到底用意何在?

專家認為,這股「爆買」風潮是中國的計劃,目的在於增強供應食物的能力,確保養活全國近 14 億人口。

中國人的生活質素普遍提升,市民渴望更多肉類產品,國內所需的飼料供應亦隨之增加。但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的食物安全專家 Rob Bailey 分析指,中國面對多個重大挑戰,包括農業勞動人口的老化、環境污染、氣候變化及嚴重的土壤枯竭。

農業市場分析公司 Global AgriTrends 的行政總裁 Brett Stuart 也指出,農耕方法過時,亦令中國的農場產量維持在低水平。他相信,中國近日收購外資的種子業務,就是想鎖定提升耕作質量的科學知識。「我認為這些舉動,反映了他們希望做到食物上的自給自足。因為假若他們的供應失效,世上根本就沒有足夠的流通食物能夠拯救他們。」

今時今日,所有國家都極力防止糧食短缺,但這個問題在中國尤為敏感。50 年代末期的大躍進運動,導致糧食嚴重短缺,歷史學家估計,當時多達數千萬人死於大饑荒,此事至今仍為中共的禁忌。如今中國的大舉收購,雖符合國家利益,但其他國家及企業如何應對當代糧食危機,引起了外界關注。

Rob Bailey 認為:「多國現時愈發關注,如何在農作物嚴重失收時,能確保繼續取得糧食供應。」很多中國企業的食品業務收購案,其實都獲得政府支持。假如出現糧食短缺,這些企業有可能「專注將食物投入國內市場」,而非履行商業合約。

譬如在 2013 年,中國最大加工肉公司雙匯國際,收購美國最大豬肉生產商 Smithfield Foods,曾引起美國人憂慮國家安全受威脅。Brett Stuart 指出,雖然此後的豬肉生產未見劇變,美國的供應量亦沒有移往中國。「但當中國持續收購愈來愈多農業相關的外資,那有可能引起更多的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