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 —— 美麗與恐懼

A+A-

「黑」從來都具有爭議性,也具有不同的含意。英文 Black 一詞可解作黑色,亦帶有沒希望、邪惡等意思, Dark 則除了解作昏暗及黑暗,亦有陰險、具威脅、傷心絕望、哀愁、秘密、隱秘之義。許多文化都認為黑色象徵厄運,代表不孕、憎恨,還有死亡。

然而,不是所有的文化都對黑抱有負面態度,例如在阿拉伯世界中,黑色是涼爽舒適的顏色,是最能完全遮蔭的顏色,因為在當地太陽照得人睜不開眼,令東西褪色;中國秦朝因為五行問題,亦是崇尚黑色,相信黑色能帶來好運。

CNN 最近就製作了名為「彩色萬花筒(Colorscope)」系列,其中探討了黑的學問。彩通色彩研究所(Pantone Color Institute)的顏色專家和執行總監 Leatrice Eiseman 表示,黑色已經逐漸從與固有悲傷和病態的顏色,轉變為時尚精品,現今不論是怎樣的場合,全黑衣飾都是基本裝扮,「黑色以往跟葬禮、悲傷和寡婦的喪服脫不了關係。但到了今天,它已在色彩中具有分量,人們以黑色製作昂貴服飾,設計上更別於以往保守的剪裁,更能令人散發出自信。」

歷史學家 George Stuart 製作的 Beau Brummell 模型,還原了經典的黑色禮服造型。 圖片來源:galleryhistoricalfigures

黑色的風尚

不過,其實早在西元前古羅馬詩人奧維德(Ovid)已經有破格的看法,他建議羅馬婦女該穿著深色(pullus)的衣裙,以襯托雪白的肌膚。Pullus 是羅馬人守喪的顏色,雖不見得是黑色,但也應是炭灰色。到了 19 世紀初,男士時尚指標布魯梅爾(Beau Brummell)引領倫敦社交潮流,開始穿上黑色晚禮服,他的攝政王朋友(即後來的佐治四世)予以仿傚,從此黑色成為了社會的時尚,及膝馬褲亦被黑色長褲所取代。

黑色與聯想

可是顏色與憂鬱感的聯繫仍然與文化有關,例如在美國和歐洲的悼念行為以及虛構的邪惡描繪中,女巫的帽子或死神的披肩都是黑色。黑色同時亦相等於「夜色」,Eiseman 說:「黑暗的顏色隱藏起所有的顏色。」晚上獨自一人在光線充足房間裡,你會感到安全感。但如果忽然一陣風吹過,樹木咔噠咔噠作響,然後電源忽然熄滅,陷入黑暗之中,大多數人可能已陷入恐懼之中。

多倫多懷雅遜大學(Ryerson University)心理學教授、「反焦慮手冊(The Anti-Anxiety Workbook)」的作者 Martin Antony 說:「恐懼就像疼痛一樣,為了保護我們免受可能的傷害,使我們更警惕可能發生的危險。」史前,人們在黑暗中更容易遭受掠食者或敵人的攻擊,人類因此亦發展出一種恐懼黑暗的傾向。

「我們依靠視覺系統來幫助我們保護我們免受傷害,但在黑暗中,我們的視覺消失了,無法察覺到我們身邊有誰或是有甚麼東西,所以害怕黑暗是一種對抗危險的準備。」 Eiseman 認為「未知」是人類與黑色的固有聯繫,因為黑色令人類看不到眼前事物的形狀和面紗下潛在的威脅。

她說:「如何看待自然界的色彩對心靈有著重要影響。而且從我們有認知開始,黑色就是夜的顏色,它可以隱藏在黑暗之下將要發生的罪惡。」這種概念是從孩提時已深深刻印在我們腦海中。

對黑暗的過度恐懼

黑貓亦有被視為吉祥物的時候,據說英王查理一世就曾說他的黑貓死了,好運也死了。

Antony 強調雖然恐懼是與生俱來的,但表現過度可能會成為問題。各種因素引起對黑暗的過度恐懼,它可能來自負面的經歷,或是曾看過的恐怖片。

當這些恐懼開始干擾生活或工作時,它可能已成為病症。如果有人晚上因怕黑不能離家,那可能會被歸類為恐懼症。他們可以嘗試開夜燈、開門讓光滲進來,或是找人陪伴,令情況得以紓緩。接受治療也是一種方法,專業人員會讓他們的病人列出他們所害怕的情況並作出排名,然後病人面對每一個恐懼,直到他們不再害怕為止。

人對於黑的態度是矛盾的,恐懼黑,卻又為黑所吸引。詩人顧城的名詩:「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事實上光明與黑暗、白與黑總是相互依存的關係,而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