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完美監獄給現代的啟示

A+A-
意大利畫家 Pietro Longhi 的「威尼斯宴遊」系列,是詭異陰暗洛可可風的代表。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意大利小島 Santo Stefano 去年開始大工程,政府投資 8,000 萬歐元翻新一座 18 世紀的古監獄,總理倫齊說這是為了保護文化遺產,要以史為鑑,以顯示今天歐洲的決心:不會因為懼怕就改變開放的移民政策。

這座監獄建於 1795 年,於 1965 年關閉,以墨索里尼統治期間關押政治犯而出名。顯然倫齊的靈感來自此地的著名「囚犯」 Ernesto Rossi,鼓吹歐洲一統的「文托泰內宣言」的作者之一。但應該說,這座監獄本身的設計和意義比政治宣言重大得多。

Santa Stefano 小島從古羅馬的時代就已經被用作監獄,奧古斯都的長女 Julia,尼祿的妻子 Octavia 都被流放至此。但今天所存的環形監獄,採納的是英國哲學家邊沁(Jeremy Bentham)的設計(或者確切一點來說,最初的靈感出自邊沁的弟弟 Samuel),邊沁的思想以「功利主義」(或稱「效益主義」)著稱,恕我無能討論哲學 —— 因為很不幸,哲學已經像是一種被古怪男人(odd man)壟斷的專科了。

但這座監獄充分體現了洛可可時代崇尚「淫巧」的特色。

洛可可風格總是難逃浮誇柔靡的惡名,遠比不上巴洛克帶給人的震撼和激情,但在醉生夢死的背後,其實還有一種極為清醒的態度,就是對於人性弱點的坦率理性,在輕浮瑣碎,「物慾橫流」的風氣之下,是個人的掙扎冒起,是理性主義和「新斯多葛主義」薰陶的結果,對於巴洛克輝煌浪漫,熱情讚美,歌頌幻想的厭倦和反動,洛可可的華美只是面具,其實充滿不安、疑惑,還用十分 cynical 的眼光來看待感官之樂(pleasure),譬如著名的小說「危險關係(Les Liaisons dangereuses)」,骨子裡十分悲觀。說起來,和今天流行的「小確幸」真有點異曲同工。

意大利 Santo Stefano 島上的環形監獄,圓心設有看守塔。

環形監獄(Panopticon)就是這種思潮的產物。

當時邊沁兄弟應俄羅斯普譚金大公邀請在克里切夫(Krichev)參觀時受到的啟發。當地的農奴極其低效,無紀律、酗酒、縱火、盜竊、無所事事、搞破壞,無日無之,邊沁視之如「瘋人院」。為了解決這種混亂局面,他建議將工廠和宿舍合併建造,環形排列,在圓心設立看守塔,好令所有人在監視下一覽無遺,精妙之處是看守塔可以使用屏障窗簾等掩護,則被監視的人永遠不會知道看守到底在監察誰,甚麼時候在監察,以令他們自覺遵守規矩。

此一構思的顛覆之處是其震懾效應不在於幽閉,而在於透明。

邊沁認為透明具有道德,譬如真相的披露,而每一個人都應該如此,不要遮遮掩掩,大家都透明。他的理想世界是再也沒有讀不懂、理解不透、神秘莫測的訊息,所有人都光明磊落,無所保留,這樣就沒有交流溝通的障礙,也能促進所有人的幸福。對於他來說,監視、監控,是資訊得以透明的一種渠道。這真是非常前衛的一個論點,但事實上到了「大數據」的今天,此一弔詭的論點已吿實現,社交網絡所記錄的一切蹤跡,信用卡購物紀錄,搜尋紀錄,說過的話,翻過的一切頁面,每個人的存在幾乎是透明的,而且大家還樂在其中。

邊沁並不是一個刻薄鬼,他的理想也是促進公眾的幸福。但他相信,只有理性的計算,為長遠利益的打算,每一個人的理性決定,加起來才能達成目標:「道德得以改良,健康得以保存,工業得以蓬勃,規矩得以通用,公眾的負擔減輕,經濟得以穩定……」(Morals reformed – health preserved – industry invigorated, instruction diffused – public burthens lightened – Economy seated…

當然,環形監獄也給了後世極權統治巨大靈感:使民眾內部處於被監控的狀態,最好是每一個人都和其他人分散獨立,彼此沒有交流互動。而能夠迅速及大量掌握訊息、知識的那一方,就能牢牢掌握權力。

倫齊居然認為洛可可的監獄是古代留給我們的反面教材,真是大錯特錯:統一、開放、自由,聽起來多美好,但不要自欺欺人了,古人比我們誠實得多,他們並不恥於承認付出代價,而代價是理所當然的。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