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在地化考驗:當 Netflix 遇上地方政治

A+A-

影視串流平台 Netflix 正在全球擴張業務,上季收入按年升 40% 至 37 億美元,升幅創紀錄新高,而全球訂戶人數已增至 1.25 億,美國以外的訂戶更佔了大多數,但 Netflix 在全球擴張同時卻存在暗湧,其在多國投資製作的劇集接連捲入當地的政治漩渦,甚至遭到杯葛抵制。雖然有輿論批評 Netflix 欠缺政治敏感度,但有電影人反指不斷觸碰「政治地雷」,恰恰體現 Netflix 崇尚自由開放的政治立場。

全球在地化(Glocalization)是跨國企業的營銷智慧,Netflix 為迎合各地觀眾口味,分別在里約熱內盧、馬尼拉、東京、柏林等地投資拍片,邀請當地得獎導演,如巴西的 José Padilha、菲律賓的 Brillante Mendoza 等,以當地時事熱話改編成劇集。但始終每個國家「國情不同」,政治題材劇集有時會觸發軒然大波,輕則被視作誤導失實,重則被斥為某政治派別塗脂抹粉,非要你停播或公開道歉不可。

The Mechanism 劇照。

目前鬧得最熱烘烘的爭議聚焦在巴西,Netflix 邀請當地知名導演 Padilha 拍攝的劇集 The Mechanism,以巴西前總統盧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的貪腐醜聞改編而成,事件環繞國營企業巴西石油(Petrobras),多名左右翼政要及商界人士相繼下馬。劇集首季在今年 3 月播出,適逢 10 月巴西總統大選,而盧拉被判入獄 12 年同時,又表明有意再度參選,令整套劇作成為政治風暴中心。

不少政客及傳媒已經呼籲民眾抵制 Netflix,盧拉更揚言不惜採取法律行動。作為盧拉指定繼任人的前總統羅塞夫(Dilma Rousseff)早前更透過 WhatsApp 向傳媒發聲明,公開抨擊劇情多處失實,例如把右翼政治人物 Romero Jucá 的爭議言論,套在劇中影射盧拉的左翼總統口中,直斥劇集抹黑盧拉,有如「聲稱邱吉爾與希特拉合作攻擊美國」一般荒謬,Padilha 卻反駁指:「劇中左派、右派同樣貪腐。」

雖然巴西法院已經在當地時間星期三駁回盧拉就刑期的上訴,但盧拉並未放棄參選總統,而相信環繞 The Mechanism 的爭議在大選前仍會持續。

Amo 劇照。

在地球的另一邊廂,Netflix 投資製作的菲律賓劇集 Amo 未啟播已經遭遇連番抗議,全因執導的 Mendoza 是總統杜特爾特(Rodrigo Duterte)的公開支持者。該劇以杜特爾特的「反毒戰」為背景,講述主角 Joseph 如何跌入馬尼拉的地下世界,當中有人口販子、大毒梟、黑警、貪污官僚等多個角色。

組織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亞洲總監 Phelim Kine 指控,影片旨在為「反毒戰」粉飾,稱片中有不少毒販和吸毒者在掃蕩行動中奇蹟生環,與現實不符,他指目前估計已有 12,000 人未經審訊被殺。Mendoza 則反駁:「我只想說真實故事,我不在乎政治。」

Fauda 劇照。

Netflix 在戰火未息的以巴地區同樣觸發風波,旗下以色列政治驚悚劇集 Fauda 描述以色列秘密突擊隊在約旦河西岸的行動,被親巴勒斯坦社運組織 Boycott, Divestment and Sanctions 視為「表彰以色列的戰爭罪行」。該組織要求 Netflix 停止在 5 月啟播劇集第二季,旗下主要成員 Hind Awwad 形容:「把這種令人作嘔的軍事罪行,製作成『驚悚片』娛樂觀眾,這已經不僅是種族主義問題,而是貶低巴勒斯坦人命的價值。」他警告 Netflix 如果堅持播第二季,不排除會呼籲美國及世界各地 Netflix 訂戶以各種行動施壓,例如杯葛行動。

對於有輿論認為 Netflix 欠政治意識才處處觸碰「政治地雷」,曾為 Netflix 製作埃及禁播紀錄片 The Square 的執行製片人 Mike Lerner 卻認為情況恰恰相反,他形容 Netflix 節目內容總監 Ted Sarandos 是關心政治的人,「他們是自由主義者,製作生動的電影和節目最符合他們商業利益,而觸發討論、掀起觀眾反應同樣有利他們。他們正值此展示自己是自由開明的發行商。」

雖然鬧出政治爭議可以變相為節目宣傳,但導演 Pachter 仍不忘提醒 Netflix 要注意地方民情,「假如當地政府認為內容過於冒犯,部分節目可能會遭到審查」。雖然他不認為民眾的杯葛行動會令 Netflix 下架,但假如接連觸犯當地底線,仍難保政府會介入規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