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關係新冰點 歐美此情不再?

A+A-
圖片來源:Alex Wong/Getty Images

英國國會以大比數否決脫歐協議,令「無協議脫歐」的惡夢更有可能成真。但在這焦頭爛額之際,歐洲還有另一個的「麻煩」。

上週「德國之聲」報道,華府未有知會歐盟,便把其外交地位從「國家級」降為「國際機構」。歐盟反問美國國務院,對方僅回覆「忘記通知」,令歐盟極為憤怒。外界紛紛揣測,美方此舉是否意味著,杜林普已經背棄歐洲。英國廣播公司(BBC)就邀請多名專家,分析跨大西洋關係將會有何變化。

長久以來,美國總統從不吝嗇對其歐洲盟友釋出好意。他們在柏林圍牆大談自由論,圍牆倒塌後則談及與新建的歐洲合作。約翰甘迺迪發表著名的「我是柏林人(Ich bin ein Berliner)」演說;列根在 1987 年曾對俄府說「戈爾巴喬夫拆下這牆」;老布殊於冷戰後的合作承諾;奧巴馬對綁定大西洋兩岸關係的友好之詞…… 但杜林普上台後,這種做法已成泡影。

BBC 特約記者 James Naughtie 直指,這位白宮主人每次訪歐,以及他針對北約費用或歐盟關稅的 Twitter 帖文,均反映他視歐洲為障礙多於盟友。近日他在訪問談及貿易問題時,甚至直呼歐盟為「敵人(foe)」。一眾歐洲領導人發現,除了一團糟的脫歐事宜,他們還要急著弄清,若歐美關係不再如昔,當中意味甚麼。就像德國總理默克爾數月前所言,歐洲是時候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智庫「德國外交關係理事會(DGAP)」的 Daniela Schwarzer 認為:「美國及其『美國優先』的宗旨,令歐洲及德國陷入一種狀態,(彼此)即使並非敵人,也是戰略競爭對手。」作為奧巴馬任內的歐洲事務顧問,Karen Donfried 亦覺得歐美舊情不再。「我不假設任何跟隨杜林普的人會走回頭路,因為那辦不到。」她相信:「杜林普的執政會改變美國在全球擔任的角色,情況不再一樣。」

杜林普冷待歐洲,令默克爾等歐洲領袖甚為頭痛。 圖片來源:LUDOVIC MARIN/AFP/Getty Images

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的領土主權爭議是最明顯的例子。2014 年俄國吞併克里米亞,奧巴馬政府曾指此舉違法,並以此為由作出制裁。但當地仍然衝突不斷,普京顯然不受壓力所限,而當烏國總統大選愈近,態度更愈發明顯。整個歐洲,尤其是波蘭及德國,皆憂慮普京的擴張政策,杜林普卻不當一回事,沒有表明會與歐洲站在同一陣線,反而在去年 7 月與普京單對單會面,說是要「修補二人的感情」。

對於白宮未諮詢盟友,會後除了 Twitter 的發帖更幾乎毫無交代,作為歐盟「大佬」的德國心存猜疑。執政黨「基督教民主聯盟」成員兼默克爾心腹之一的 David McAllister 表示:「美國人是我們最重要的盟友,亦明白我們有多依重美國在歐盟的國防與安全上的貢獻,但現在是時候加強北約內部的歐洲支柱了。因為在這位總統任內,即使有此需要,華府可能也沒多想要參與我們的鄰里事務。」

Naughtie 相信,北約內部需要有新考量,但時機未必合適。默克爾在兩年內便會下台,代表歐洲或會群龍無首。前美國外交官 John Kornblum 經歷過冷戰時期,亦曾擔任美國駐德國大使,他認為:「歐洲正處於十字路口,幾乎是冷戰結束後的首次。現時的歐洲比 30 年前較為弱勢、孤立及不穩定。這實在不幸,但確實如此。」

如此複雜的問題,一時三刻難有解決方法,更何況脫歐前途未卜,歐盟更是自身難保。不過 Naughtie 認為,無論歐美保留多少共同價值觀,都需要重新建構關係。因為在這大西洋的兩岸,同樣面對一個充滿著不確定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