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中國,為何仍叫發展中國家?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儘管中國現時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在世界貿易組織裡,中國仍屬「發展中國家」之列,與巴布亞新畿內亞、津巴布韋等國,共享相同的「特殊及差別待遇(SDT)」。堂堂大國,在組織裡享受優惠待遇,是否與身份不相稱?中國為何不願放棄「發展中國家」這個自我宣稱的地位?

「大國」聽來與「發展中國家」有落差,但在中國官方眼中,兩者可以共存。本月 4 日,中國商務部發言人高峰,在回答有關世貿改革的提問時便稱:「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們不迴避應盡的國際責任,願意在世貿組織中承擔與我們自身經濟發展水平和能力相適應的義務」、「同時,我們也會同其他發展中成員一道,堅定維護發展中成員的基本權利,發出我們共同的聲音,維護我們的發展利益。」

看發達國家澳洲,2018 年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為 1.5 萬億美元,相比之下,中國則有 14.2 萬億美元。澳洲廣播公司(ABC)的報道為中國冠上「新興超級大國」之名,似乎當之無愧。但觀乎中國的取態,有關報道不禁問:中國既然經濟蓬勃、增長驚人,為甚麼仍要保留「發展中國家」的地位及利益?中國又會在甚麼階段,才會列為像澳洲、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

要瞭解中國保留發展中國家地位的原因,先要知道世貿組織如何定義「發展中」與「發達」。事實上,世貿的定義就是沒有定義,除聯合國指明的「最不發達」國家外,一切全憑成員國自我宣稱。組織現時共 164 個成員,其中包括中國及印度,共 3 分 2 成員國表示自己是發展中國家。據組織規定,發展中國家享有更長的承諾執行期限,以及各項有利貿易的措施。

目前,美國提出的改革方案,針對經合組織(OECD)、G20 成員、世界銀行認定的高收入國,以及貨物貿易額高於全球貿易額 0.5% 的國家,日後均不可在世貿組織中享受「特殊及差別待遇」。世界銀行把人均國民總收入(GNI)達到 12,055 美元的國家,定義為高收入或「發達國家」,而中國在 2017 年 GNI 只有低於門檻的 8,690 美元。但中國身為 G20 成員國,加上在全球貿易中所佔的龐大比例,將使其在方案下不再獲優待。包括中國在內,印度、委內瑞拉及南非等國,均反對美方提議。

2001 年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以來,中國一直以發展中國家身份迅速發展經濟。 圖片來源:路透社

美國智庫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貿易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Simon Lester 表示,自我指定的爭議之處,在於基本誠信。雖然世貿組織沒有就此制定框架,但一個國家若遠高於某收入水平,卻仍自稱為「發展中國家」,只是荒謬可笑的事。他以國民生產總值(GNP),粗略評估一個國家的收入水平:「許多國家確實處於發展邊緣。就自我指定的問題來說,沒有人反對讓海地發展,但對經濟較弱但增長迅速的國家,如中國、南韓而言,便更具爭議。」

中國究竟是「已發展」抑或「發展中」,Lester 亦表示困惑。「中國向全球範圍出口產品,逐漸變得富裕。現時其產品領域廣泛、擁有強勁競爭力。其他人認為,中國仍保留發展中國家獨有利益的做法,不是公正的貿易。的確,中國在 80 至 90 年代十分貧窮,但現在中國已是工業強國,故不應享有像海地的特殊待遇。」他又指:「隨著各國脫離『發展中』的國家地位,我們需要訂立中間類別。中國要實踐更多承諾,同時離開發展中國家優待之列。」

另一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非常駐高級研究員 Anabel Gonzalez 亦稱,隨著中國在世界出口所佔份額,由 2000 年的 3.9%,增至 2017 年的 12.8%,外界對中國遵守貿易規則及開放市場的呼聲愈來愈高。然而,她認為中國難以放棄發展中國家的地位。「發展中國家的自我宣稱,是世貿組織中一直存在的問題。這個地位幾乎是一種榮譽身份,不太可能由國家自行作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