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銷售新招:讓牛奶與廁紙的價格像股票一樣波動

A+A-

你在網站上搜尋一箱廁紙,價格標示 25 港元;忽然來了一通電話,一轉頭你關上了電腦,等到隔天想起來再搜尋,價格已經飆升到 28 元,正懊惱著得多花 3 元,右邊欄目的啤酒卻比上週降了 8%。

這種日用品價格變化像是股票漲跌一樣的場景,發生在全世界最大的電子商務平台:亞馬遜。他們稱之為「動態定價」(Dynamic Pricing)。

「定價」原本就是商業行為中最高難度的藝術,它牽涉到商品的實際價值、消費者的心理認知,以及用大量行銷工具堆疊出來的品牌形象。

在過去,定價機制是由製造商把成本價加上利潤,制訂出所謂的「合理售價」。但是事實上,決定買與不買的人是消費者。所以亞馬遜認為,零售業所做的,只不過是代消費者決定價格而已。真正的決定權,其實應該回歸到消費者手上。

傳統的零售業,在店舖數量日益增加,競爭愈發激烈的情況下,單靠固定價格難以吸引顧客。所以超市才開始打出「高低定價」(high-low pricing),平常訂定較高的價格,但在特定星期幾做減價促銷。

然而這種透過隱匿資訊操作消費者心理、價格不透明的促銷手法,最終結果是顧客只在特賣時購買廉價商品。這也正是亞馬遜認為可以用數據建立動態定價機制的原因。

在定價策略上擁有三十年以上的經驗、德國知名管理顧問公司 Simon-Kucher & Partner 名譽主席 Hermann Simon 認為,商品與服務的價值,原本就時時刻刻都在變化。過去是憑企業主的直覺與市場上那隻看不見的手,但拜大數據技術的突飛猛進,價值的波動已經可以轉化為易於分析的數碼資料。

只是要感受到多少商品與服務的價值,消費者才會願意買單?

首先,要能開發出二十四小時監控各大電子商務網站的程式,定點觀測商品的販售價格。在日本的「雅虎購物」網站上,原來有兩間零售商,販售著與亞馬遜相同的產品,價格斷斷續續的調降了好幾次。實際上價格的波動,與亞馬遜上的價格走勢幾乎一致。

再者,是要有一套稱之為「稀少價值」的公式。若商品庫存減少,價格就會自動調漲。當商品的訂購頻率變高,代表受歡迎,基於「人氣度 = 商品價值」的概念,也會自動調漲價格。

這就是大數據的威力。過去要透過手動將所有商品的價格最佳化,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任何一個市場中前三大的電商,光是一間店經手的商品,少則數萬種,多則到數百萬種。但有了自動定價的工具,就能夠輕鬆設定出既能吸引消費者,又能提高企業獲利的價格。

而電商之所以在動態定價上投注心力,是因為價格的上下波動,會直接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意願。以服飾店為例,當店家舉辦清倉大拍賣,不但須花功夫重貼標價,商品數量與更換頻率都很有限。現在,即使是春季的換季拍賣,也可以根據室外溫度上升的幅度,以數 % 為單位,一點一點微幅調售價。

根據「日經 Business」指出,在動態定價的引導下,每位顧客的平均消費金額提高 1%,毛利則提高了 5%。而美國亞馬遜的價格波動,一天之內總計甚至高達 250 萬次。

動態定價看似突兀,但隨著網絡零售的普及,當日漸習慣價格波動之後,消費者日後反倒可能會對僵化的定價感到拘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