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ashi:「日本」動畫

A+A-
日本動畫業工時長、薪金低,長期人手短缺。 圖片來源:KAZUHIRO NOGI/AFP/Getty Images

上月,一名任職著名動畫公司 Madhouse 的員工,透過總合支援工會告發公司工時過長、欠加班費薪水的問題。新宿勞動基準監督署經調查後確認,並有關公司發出警告

日本動畫業界工作環境之惡劣早就不是新聞,薪水與工時產出脫鉤,幾乎是單靠「愛」去推動。另一間大型動畫公司 A-1 Pictures 曾於 2014 年曾經爆出「一個月 600 小時上班時間」的驚天新聞。某員工於 2010 年自殺,經調查發現即使他加班最少的月份,加班時間也超過 100 小時,被政府認定為過勞死。

動畫工業基本上就是日本生產業的縮影,外圍環境變化、加上內部累積的問題,導致陷入人手與財政資源不足的死循環。撇除「超少子高齡化」的社會問題,公司抱殘守舊、對制度改革反應遲鈍,是另一個問題所在。

在品質上不妥協,造就了過去數十年的「日本生產」神話,令消費者條件反射地相信所有出產自日本的都是優質產品。但當資源與環境都不再如以往,仍固執舊有的程序與方式,而且要求符合質量指標,成本就落在員工的薪水與工時上。推崇無言付出與刻苦耐勞,將「吃苦」轉化成美德、將「工作」本身無謂地神化。結果是以「匠人」的思考邏輯要求所有員工,員工必須接受更低的薪水福利,而且付出更多的勞力,才能夠在效率極差的系統中,產出達標的成果。

但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即使每個月勞動 600 小時,做不到的事就是做不到。國內生產與服務業依靠「實習生」和「留學生」之類的廉價輸入勞力,以殭屍般的方式吊命;動畫這類可以分拆的生產業,就把程序外判到他國,借發展中國家相對低廉的成本,維持既有的生產水平。

於是今天日本動畫片尾的工作人員名單上,外國人的名字佔了一半,多數是中國與韓國的工作室。而每年大量亞洲留學生,跑到日本的動畫專門學校留學,學成後回國畫的是日本動畫。所謂的「日本」動畫產業,新進人員是外國來,生產線也搬到了外國,唯一剩下的只有企劃與原著的部分屬於國內。

於是除了生產成本,日本動畫產業面對著一個巨大的隱憂:當亞洲其他國家連企劃與原著的能力都能掌握之際,日本國內可能連畫動畫的新血也不剩。

今次告發 Madhouse 的員工在匿名訪問中表示,事前曾經苦惱了很久。如果告發了公司,可能再不能在這一行混下去。但最後無法再忍受公司的守舊,決定站出來。當大家都不聞不問、只對不合理的狀態逆來順受的話,製作體制本身永遠都不會改變。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