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Lowy Institute)昨日公佈「2019 年亞洲實力指數(2019 Asia Power Index)」,在政治、經濟和文化多方面,比較亞太 25 國實力。結果美國國力依然冠絕亞太,中國得分緊隨其後,台灣是唯一得分下滑的國家。雖然中美貿易戰是全球焦點,但研究警告中國的真正敵人不是美國,反而是其自身的政治和社會隱患。
洛伊研究所昨日在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發表「亞洲實力指數」,以 126 項指標評估各國實力,其中概分為 8 大範疇,分別是「經濟資源」、「軍事實力」、「抗逆能力」、「未來資源」、「外交影響力」、「經濟關係」、「防衛網絡」和「文化影響力」。計劃總監 Hervé Lemahieu 綜合分析其中 5 大趨勢:
1. 美國依然是亞太最強勢力
美國國力得分 84.5,保持去年水平,是唯一衝破 80 關口的國家,8 大範疇中有 4 項稱冠。美國軍事實力依然主導亞洲,其牢固的區域防衛網絡是重要證明;作為熱門留學目的地,以及國際媒體主要消息來源,文化影響力無出其右;加上強健的人口及地理基礎優勢,足以駁倒美國國力萎縮的說法。
但研究同時認為,除非美國對中國發動戰爭,否則絕大部分情況下,仍然難以阻止美中國力差距收窄。去年美國與中國的得分差距有 10 分,今年卻收窄至 8.6 分,其中杜林普向中國發動貿易戰,影響到美國在「經濟關係」的得分。
2. 中國崛起的最大障礙不是美國
中國作為新興超級大國,分數升幅領先其他亞太國家,在 8 大範疇中有 4 項排名第一。中國按年的經濟增長規模,已經相當於澳洲整體經濟總額,「經濟資源」得分亦首次險勝美國。
研究認為,中國科技產品在西方市場受到排擠,但中國內需市場擴大正降低其衝擊;國內生產總值(GDP)減少對出口業依賴,同樣有助於應付貿易戰。數據又顯示,中國國防開支超出日本、印度和東盟 10 國總和的 56%。
正當中國與美國互別苗頭,研究指中國發展的真正障礙,是自身政治和結構性問題,使其難以順利成為區內強權。中國解放軍活躍於鄰近的爭議性地區,使鄰國紛紛作出軍事及戰略回應;由馬來西亞到緬甸,習近平提倡的「一帶一路」處處碰壁,使中國的「防衛網絡」始終是弱點,即使排名升 3 位,名次依然僅佔第 9 位。
中國內部矛盾不穩問題同樣接踵而來,預料在不足 30 年內,中國勞動力人口將會急降 1.58 億,足以引發經濟問題;到 21 世紀中葉,預計中國人口將會少於印度 20%,可能進一步觸發中印競爭。
3. 日本領導亞洲自由秩序
雖然美中貿易戰佔據了國際新聞頭版,但研究提醒,日本和印度是維持亞洲勢力平衡不可或缺一員,兩國分別排名第 3 及第 4 位,是制衡中國擴張的兩大力量。
研究稱讚日本為智慧型國家,受制於國內資源局限,在 4 項影響力指標上,依然能夠穩守亞洲區頭 4 名,外交影響力以 6 分之差僅次於中國,排名第 2 位。
在南亞和東南亞的基建項目上,日本都成功與中國匹敵。在過去 10 年間,日本是蒙古、緬甸、菲律賓和泰國的主要投資國家。安倍晉三政府亦以維繫亞洲區自由秩序為重任,成功在美國缺席下,締結「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
相較之下,印度總理莫迪推行「印度東望政策(Look East policy)」,卻始終未能顯著改善印度實力,「經濟關係」及「防衛網絡」僅排名第 6 及第 8 位,「外交影響力」更連跌兩位。由於印度難以調控經濟資源分配,研究人員相信,印度無法跟隨中國崛起的步伐。
4. 金正恩的外交博弈回報豐厚
芸芸眾多中型國家當中,北韓今年成績脫穎而出,分數升幅僅次於中國,取代菲律賓排名第 16 位。雖然北韓整體國力疲憊,經濟規模比老撾還要小,但受新加坡及越南的美朝峰會刺激,使北韓「外交影響力」排名連升 5 位至第 16 位。
數據一再證明,金正恩成功以核武和洲際彈道導彈為槓桿,增強北韓的外交實力,但同時為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帶來隱憂。北韓又擁有亞洲區第 6 大常規軍,規模僅次於中國和印度,使得北韓軍事實力排名上升 1 位。
5. 大馬與中國周旋展外交實力
馬來西亞在多個範疇表現不俗,外交影響力躋身頭 10 大。研究認為,馬哈迪新政府把國家重點放在地緣經濟安全,在中美角力的國際環境下,仍能夠增加自身的談判籌碼。在外資基建項目上既贏得優惠待遇,又保持與北京關係,向其他中型國家示範出色外交手腕。
台灣與越南暴露於地緣政治風險之下,直接面對中國向南擴張的威脅,但越南在戰略及經濟仍有顯著得分,「未來資源」排名第 10 位;相對而言,先天條件不足的台灣,卻成為唯一得分下跌的亞洲國家,排名第 14 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