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眼:「新世紀福音戰士」 —— 第 3 新東京市,無法實現的地底首都藍圖

A+A-
「福音戰士新劇場版」第 4 部作品,將於明年上畫;圖為宣傳海報。

久候多年,終於來了。「福音戰士新劇場版」的第 4 部作品,要來的,終於還是要來了。

自 2007 年推倒重來的「福音戰士新劇場版」,跟 1995 年電視版「新世紀福音戰士」的最大分別,甚至最為驚人的劇本改動(對很多人來說,當然是女主角由 2 變 3 ),是負責執行「人類補完計劃」的 NERV 衍生了一股內部反動勢力。由「叛徒」葛城美里統領的新組織 WILLE,聯合部分離開了 NERV 的前組員,將矛頭調轉,直指政府機關,為消滅初號機展開 20 年前不曾出現過的太空游擊戰。

以宇宙戰艦 AAA Wunder 為戰鬥基地的 WILLE,將故事舞台移師外太空,亦是新劇場版所開展的世界觀。與之相對,NERV 這個潛藏在地底的特務機關,仍是來自「新世紀福音戰士」所建構的舊世界觀。一個處於半毀滅狀態的地球,以第 3 新東京市為本陣的想像空間。

「新世紀福音戰士」中,第 3 新東京市選址為箱根,劇情對應 90 年代東京遷都的問題;圖為劇照。

「新世紀福音戰士」的故事原案誕於 90 年代,第 3 新東京市的構想,其實亦充滿了 90 年代的社會色彩,顯然呼應了當時備受關注的東京遷都問題。自 1869 年明治天皇將首都東移,東京便作為政治、經濟、工業和貿易的核心點,長期處於一極化發展狀態。由於國家資源分配不均,在 80 年代末,整個東京的人口增長和房價上漲情況已近瘋狂,加上需要避免地震等天災一下子將國家重創,發展不宜過度集中,日本政府一度有遷都的打算。正確來說,是興建一個跟東京規模相若的副都,以便轉移東京的政治核心地位,而東京則繼續是日本經濟及商業重心。某程度上,它近似「新世紀福音戰士」的第 3 新東京市(及第 2 新東京市)構想,選址的最大考慮是地理環境安全,易於設防,並需要鄰近舊首都東京,但就沒有故事設定於箱根蘆之湖一帶那麼接近。據聞,其中一個主要提案是在岐阜和名古屋一帶建都,即是東京和京都的中間點。

不過,遷都一事遇到連番阻滯,政商及社會各界都出現了意見分歧。第一是資金問題,建都工程浩大,國庫開支高昂不在話下,而幾乎在同一時間,日本經濟泡沫爆破,景氣不再,更迎來大規模的企業破產潮,全國進入蕭條階段,遷都一事自然惹來憂慮。第二,其實仍然是錢的問題,很多在 80 年代趁著樓市暢旺於東京置業的中產階層,他們下半輩子都需要持續供樓,一旦遷都,勢必導致東京房價大跌,令他們全部變成負資產。遷都確有迫切需要,但弊端受人質疑。最終,隨著「主遷派」的首相橋本龍太郎落台,新東京市之說已然落空,亦因此成為「新世紀福音戰士」所標誌著的 90 年代構想。

第 3 新東京市在故事中為一個軍事要塞,以地面建築充當戰鬥堡壘,而地底都市則是大型生活圈和避難所;圖為劇照。

而在「新世紀福音戰士」總製作人庵野秀明的劇本中,第 3 新東京市的成立,最主要並非出於經濟考慮(至少沒明確提到),而是作為一個軍事要塞,以地面建築充當戰鬥堡壘,地底都市則是大型生活圈和避難所。這個設計是為了防止從天而降的使徒闖入地底神殿 —— 即是 NERV 總部最底層,觸發令全人類滅亡的「第 3 次衝擊」。這個獨特而神秘、在現實實現不了的「新東京」地底都市藍圖,既對照了千禧年前人類社會對末日降臨的恐怖,亦是一種跟「亞基拉」對讀的後科學文明廢都想像。

「遺憾」的是,如今我們已來到使徒降臨的日子,亦過了「亞基拉」所構想的科幻世紀,但人類社會的技術還未趕上這些未來預言的水平,而城市亦未如當時預期毀滅得那麼快。

或者,時代就像空氣一樣,存有看不見的阻力,推進得愈快,阻力愈大,到某個位置,就會停住。這幾年的人類科技確實急速進步,但活在發達世界的人們,卻有擱淺的感覺。對於新時代,我們並不是那麼嚮往,對於舊時代,也從來不像碇真嗣如此迷戀的那部卡式錄音機。

城市發展飽和之後,沒有被推倒,只是進入了漫長的衰老期,就像今日的東京街道。它沒有走向未來,也不讓人懷念過去,就在這個時間點,靜止。

90 年代的故事被人們重製、翻新改造了一次又一次,但新東京市的地底世界,仍然是空中樓閣。如果故事應驗,我們等待的,是一場毀滅性的「暴走」。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專欄作家、文藝雜誌主編。旅居台北多年,曾獲香港中文文學創作獎冠軍、青年文學獎等。已出版長篇小說包括「廢氣團」、「沼氣團」、「小霸王」、「赤神傳」及短篇集「紙烏鴉」、「獅人鳳」。

http://www.facebook.com/a38rede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