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技術第一」走向「娛樂至上」,SONY 的轉機與危機(上)

A+A-
平井一夫(左)退休,吉田憲一郎接任 SONY 行政總裁一職。 圖片來源:路透社

過去十年來,SONY 努力爬出 88 億美元的財務黑洞,在這場漫長戰役中,現年 59 歲的新任行政總裁吉田憲一郎擔任財務總監角色。他是前任行政總裁平井一夫的得力左右手,兩人攜手大力整頓,砍掉手提電腦、電池和化學品業務等不賺錢的部門,裁員超過 35,000 人。

在平井與吉田的努力下,SONY 的財報寫下 20 年來第一次獲利紀錄,股價也翻了 3 倍,市值一度超過 720 億美元,重回日本前十大最有價值企業。

如今平井功成身退,將行政總裁大位交棒吉田,SONY 再次來到下一個轉折點。舊任者打下的基礎,新任者是延續還是改革?

研究 SONY 的歷任行政總裁風格,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歸納 SONY 的成功之道,可以說是「技術至上」加「浪漫主義」。很少有一家消費電子品牌像 SONY 一樣,歷代行政總裁都有音樂素養:大賀典雄是業餘指揮家,出井伸之會拉小提琴。

這種 DNA 反映到產品上,從 Walkman 到 VAIO,也都具有濃濃的藝術設計氣息,讓傲氣橫溢的蘋果聯合創始人之一喬布斯(Steve Jobs)也瘋狂著迷,曾經說過 IBM 或微軟都沒甚麼了不起,蘋果唯一的典範就是 SONY。

但如同創新者的兩難,隨著時代的推移,SONY 的靈魂也導致了他的衰敗。當年 SONY 叱吒風雲時,公司上下都瀰漫著技術至上的氣氛,電腦娛樂部門行政總裁長久夛良木健,堅持 PS3 要採用昂貴的 Cell 晶片。性能雖然傲視其他競爭對手如任天堂、微軟 XBOX,但售價也高出了將近一倍,即使死忠的 hard core 玩家也消受不起,導致它的市佔率節節敗退。

前 SONY 行政總平井一夫。 圖片來源:路透社

平井正是在當時被推出來處理這個爛攤子的。念文學出身的他,沒有任何電子電機背景,剛上任的時候還被譏笑是「文組的」,在公司內部經常被資深工程師刻意刁難。

但這反而讓他可以跳脫出技術窠臼,以文學人的角度站在消費者立場思考。技術至上者通常都有一種自傲,認為「消費者不懂」、「我做出來的最好」。平井則扭轉了這個想法,他壓縮 PS3 成本、降低售價,將省下的資源用來擴充遊戲類別,因此在 PS3 上市後期出現不少獨佔平台大作(編按:別的遊戲機玩不到的作品),重獲玩家青睞,最終銷量反超微軟。

在位 7 年,SONY 股價上漲 1.8 倍,漲幅是同期加權指數的兩倍。他接任行政總裁前,SONY 一年虧損近 5,600 億日元;退休前一年,SONY 不只轉虧為盈,一年淨利還高達 4,200 億日元。彭博社(Bloomberg)稱平井一夫是 SONY 的「救世主」。

平井讓 SONY 突破了技術至上的「瓶頸」,重新轉回到「娛樂至上」路線,但不代表接下來就一帆風順。

「金融時報」指出,現在的 SONY 看似擺脫失落的十年,蓄勢待發,卻仍發現自己還是落後主流對手一大截。大數據技術是競爭的核心,但它手上的數據庫,僅是雲端遊戲服務部門 PlayStation Network 所有的每月 8,000 萬名活躍用戶。金融機構花旗(Citigroup)分析師江澤厚太指出,這是因為它同時聚焦挽回硬件的傳統優勢、彌補數據落後的劣勢。

另外,SONY 的手機部門 2017 年度虧損逾 9 億美元,幾乎吃掉了總體淨利 20%。該如何處理這個賠錢貨,同樣是個大問題。

SONY 雖在平井手上復活,但以財務結構上來看,仍有過度倚賴遊戲機硬件銷售、軟件服務不夠周全、手機部門獲利艱難等議題。才剛有轉機,下一個危機就浮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