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封城】專家:濫用社會控制工具

A+A-
武漢市停止所有公共交通後,有武警駐守當地漢口火車站。 圖片來源:路透社

武漢日前停止全市公共交通服務,官方又呼籲市民不要離開當地,難免令人聯想到全市隔離或封城。然而,在疫情已遠至美國等國的情況下,才一刀切隔離整個城市,會否弄巧反拙?

隔離檢疫(quarantine)一詞源自拉丁語 quadraginta 及意大利語 quaranta,均解為「四十」。14 世紀中,黑死病席捲歐洲,1347 至 1350 年間便奪去全歐洲 3 分 1 人口的性命。當時,由威尼斯人控制的港口城市拉古薩(Ragusa)通過了一項法律,將從疫病地區抵達的船隻隔離 30 日,同時禁止其他人在此期間訪問船隻,假如有人違反法律,即同樣被隔離 30 日。其後 80 年,馬賽、比薩及其他城市均仿效拉古薩的措施,且禁令由 30 日(trentino)延長至 40 日,quarantine 逐成為隔離檢疫的代名詞。

然而,當時的做法無法成功避過瘟疫。因為人們不能預先知道疫情發生,往往只能在蔓延之際才展開隔離及檢疫,傳染病可能早已流入本土。而且,科學史學家 Karl Appuhn 指,並非人人都會遵守隔離命令:「有錢人總有辦法逃過檢疫隔離,而其他人只能一直留守直至隔離結束。因此被隔離者多是別無選擇的窮人。」隔離無法徹底執行,便可能出現漏網之魚,傳播疫病。

隔離措施要取得成效,關鍵在於及早執行。研究醫學史的密芝根大學教授 Howard Markel 以 1918 年的西班牙流感(Spanish flu)為例,指出美國及其他城市在流感肆虐下有不同經歷。「他們盡早進行檢疫及採取長期隔離措施,如關閉學校及禁止公共聚會等。與其他沒有採取防範措施的城市相比,前者無論是病例或死亡人數,均顯得更少。」

此外,現代的隔離,可以是人道的衛生遏制措施,旨在將受感染者及可能與其有接觸的人士,安排在嚴密預防措施下防止傳播,當中並不牽涉其他人;然而,有一些隔離措施,卻可以將成千上萬人,不管染病與否都置於某地,任其自生自滅。

馬來西亞吉隆坡國際機場張貼有關武漢肺炎的呼籲。 圖片來源:路透社

1656 年意大利拿坡里(Naples)爆發瘟疫,造成 10 萬人死亡。羅馬隨即開始檢查所有進港船隻,並在邊界巡邏,不過瘟疫其實早已傳入羅馬。當有人開始死於市內貧民窟及猶太人居住區時,官員即作出封鎖。然而,此舉並沒有為整個羅馬帶來平安,往後數月約有 1 萬羅馬居民死於瘟疫。

回到目前的武漢封城事件,接受「紐約時報」訪問的 Markel 形容,要將一個比紐約市更大,且是國家交通樞紐的城市隔離,是史無前例的事,「絕對是難以置信的任務」。他亦從未聽聞「封城」以防疾病的方法,並認為這將以失敗告終,因為:「人們始終要向外走,必令傳染病外洩。」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公共衛生法律與政策中心主任 James G. Hodge Jr. 則對封城感到擔憂。他指此舉不但侵犯人權,且很容易適得其反。「這些限制可能阻止健康的人逃離城市,反過來令他們面臨更大的感染風險。」Hodge 續稱:「針對那些已遭感染或懷疑個案,作選擇性隔離措施,才可能有效。」反觀武漢,一刀切的警戒線劃界封鎖,明顯沒有針對性。「沒人能進出城市,明顯是過度反應。」Markel 認為:「這是隔離的黑暗面 —— 被濫用為社會控制工具,而不是科學的醫療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