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症年,維多利亞式生活的逆襲

A+A-
在家練習音樂是當時貴族消閒方式之一;George Goodwin Kilburne,The Music Room。 圖片來源:Fine Art Photographic Library/CORBIS/Corbis via Getty Images

在 19 世紀的英國,工業革命為貴族帶來賦閒在家的時間,押花、剪貼、桌遊、練習室樂器等娛樂活動應運而生。現代人每天營營役役,下班回家只有力氣按按手機,這些生活小樂趣便漸漸式微。可是遇到經濟衰退的抗疫年,令不少人開始反思:除了流連網絡以外,還有沒有其他打發時間的妙方?不少人就選擇穿過時光隧道,重拾在維多利亞時代流行一時的志趣。

安坐家中彈奏自己造的琴。 圖片來源:tomcjbrown/Instagram

發展工餘興趣對我們的正面影響,或者比想像中大。心理學教授 Anders Ericsson 專門研究精湛技藝與刻意練習之間的關係;他形容,自行找樂子是非常寶貴的能力。在身心都感覺停滯不前的年頭,他建議大眾推動自己學新技能、解決問題 —— 這將比被動地消費娛樂換來更大享受。比方說,在線上看電影完全不需要努力,亦不會讓你吃甚麼苦頭;但當你嘗試過成就感帶來的轉變,腦袋對『可能』的認知就會全然不同,這或能徹底改變人生。

今年 35 歲,在荷里活工作的 Tom CJ Brown,應已深明此道。在電影業停擺期間,他選擇學一門與電子世界無關的新手藝:豎琴。雖然找到願意網上授課的老師,但也必須買到樂器才行。他發現二手豎琴所費不菲,於是毅然決定上網購買材料包,自己造一個 —— 他甚至把造琴的 12 天經歷公諸同好。雖然他仍未學會彈奏心儀樂曲「月光」(Clair de Lune),但光是逐個配件上漆、組裝的過程,已足夠令他回味無窮。

除了音樂,維多利亞年代手工藝亦回歸常人生活。在學校任教藝術的 34 歲兼職廚師 Erika Urso-Deutsch 發現,炮製佳餚時,雙手不時被薑黃、香料染色,於是靈機一觸,決定用食材為復活蛋染色。復活蛋企劃十分成功,於是她更進一步:辣椒粉、洛神花,種種花果根莖都成為實驗對象,而家中的窗簾衣物都已染上新色彩。原來她 10 年來一直希望嘗試天然紮染,可惜苦無時間,這次疫情就成了天賜良機。

從英國來到洛杉磯定居的 34 歲演員 Rhian Rees,就在居家隔離期間重新發現押花的樂趣 —— 在疫情中,Rees 丈夫的教父、以及她自己的叔叔都相繼過世,難怪她覺得自己「彷彿回到了生命顯得更脆弱的舊時代」,繼而起了保存生機的想法。無論是用矽膠和樹脂來凝固、用上老式的壓花器、還是直接夾進厚書中,都是保存加州花草的好方式。她把這些乾花附上信紙,把絲絲綠意隨信寄給親友,甚至用以慰藉身邊人喪親之痛。

來自倫敦的 Lucy 自行種出拼貼材料。 圖片來源:lucymaylondon/Instagram

維多利亞式優雅不單是輕熟世代的專利,在年輕人社群亦悄悄植根。在設計公司擔任助理的 Lucy O’Farrelly 年僅 19 歲,與中國廠商接洽是她的日常工作。封關期間,產品樣本沒法送到英國,她只好跟著休假。她認為能夠從工作抽身是一件好事,因為人人都想減少盯著熒幕的時間,而完全不介意自己的新興趣 —— 拼貼 —— 屬於舊年代。與設計師目標為本的作品不同,拼貼不必帶出甚麼訊息,只要想到就能下手,成為創意的一個出口,亦是放鬆的好方法。她更特地找來番茄和青瓜種籽,但為的不是其果實 —— 她在它們萌芽後收割葉子,經處理後,讓它們與雜誌圖案、花紙、乾花、詩句等,一同在好朋友送贈的本子上得到新生命

這場疫症固然把大家的日常打亂,人生卻不會因而停止。仿效維多利亞貴族開始一種新興趣,是善待自己的好方式。如 Urso-Deutsch 所說:「在一切結束之後,我會因為自己有好好善用時間而高興。我們只能控制自己握有決定權的東西,而此刻我們只能為我們自己作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