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同工不同酬,由公開薪酬開始?

A+A-
圖片來源:Ronen Tivony/SOPA Images/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是世上最富有的城市之一,但勞工剝削問題嚴重。例如在 2019 年「全球競爭力報告」中,香港因缺乏權益保障,在「勞工市場」一欄僅列全球 116 位,比新加坡低近 100 位。打工仔除了壓力大、工時超長、缺乏退休保障,還可能面對同工不同酬的問題。近年學界愈來愈多有關同工不同酬的研究,今年美國一份新報告就指,公開薪酬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同工不同酬可以由身份背景因素所致,包括年齡性別種族。2015 年,研究組織 Institute of Labor Economics 就指出,踏入 90 年代,各國社會的性別意識增加,男女收入也愈趨平等,但 45 歲或以上的女性依然平均比男性少賺 45%。在香港,同工不同酬的情況也很普遍,撇除身份因素,有職場顧問指出,同工不同酬亦與入職時的整體市道有關,同時視乎個別員工當初有否向公司爭取更好人工,「正負 10% 差距很正常」。

康奈爾大學人力資源學家 Elena Belogolovsky表示,「薪酬透明度」(Pay transparency)是解決同工不同酬的關鍵。她認為收入不均源於工資資訊不平等,僱主比僱員更了解職位的市場價值,員工更難向老闆爭取加人工。只有公開薪酬,企業才會更有動力履行商業責任。Belogolovsky 認為,公開薪酬對老闆未必是壞事,一些案例反映,薪酬透明度愈高,同事之間士氣愈好,她在 2016 的研究文章亦指,員工若知道大家薪酬,遇到工作疑難時會更易找到幫助。

現時美國有少數企業會採取「薪酬透明政策」(salary transparency policies),比如大型連鎖店 Whole Foods、分析機構 SumAll,以及社交應用程式商 Buffer。其中 Buffer 更會在網站公開員工收入,其公關經理 Hailley Griffis 向「時代週刊」透露,公司公開薪酬後,應徵者的數目比以往多。可是,Belogolovsky 估計很多公司依然對此有所保留,老闆會擔憂不能以低薪留著自己的星級員工,再者,對他們來說,推動薪酬公平,誘因不大。

今年初,由華盛頓大學和西安大略大學學者共同發表的報告,就從政策角度反思美國同工不同酬的問題。目前為止,美國有「1963 年公平薪酬法案」,針對因性別歧視而造成的薪酬不公,惟實踐多年一直被指成效存疑。與此同時,美國「全國勞資關係法」理論上保障員工討論薪酬的權利,但執行上依然存在很多漏洞。近年,有參議員一直推動「公平收入法案」(Paycheck Fairness Act),更清晰表明僱主不能處分公開討論薪酬的員工,但草案在國會一直闖關失敗。

該報告指出,表示所屬私營企業設有薪酬保密政策(pay secrecy policy)的受訪者,相比 2010 年減少 6%;然而,依然有接近一半的全職員工受訪者指出,他們被明文禁止,或者被非正式地阻撓討論工資。研究人員表示,從法制層面來看,政府和各黨派顯然要付出更大決心堵塞漏洞。在香港,有關政策討論明顯遠遠落後美國,多年來政府甚至被指帶頭剝削非公務員合約僱員,連公營機構也未能做到同工同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