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衍蒨:胎內手術

A+A-
患有先天性脊柱裂的 Mila 曾進行胎內手術,現正健康成長。 圖片來源:Great Ormond Street Hospital and Children’s Charity/Facebook

最近,英國有一宗感人的報道:懷孕 20 週的 41 歲準媽媽 Helena Purcell 在接受產檢時,發現胎兒患有先天性脊柱裂(spina bifida)。

脊柱裂是指胚胎神經管閉合不全,導致覆蓋脊髓的脊椎未能完全形成,為先天障礙。此情況比想像中常見,患者多半從胎兒時期就會發現,其脊椎會處於半開狀態,使神經擠出並受損。從醫學角度,患有脊柱裂的嬰兒在出生後有機會終生下半身(下肢)癱瘓,並影響腦部發育。

Mila 與媽媽 Helena。 圖片來源:Great Ormond Street Hospital and Children’s Charity/Facebook

有見及此,醫生向 Helena 提出一個驚人建議:在子宮內為胎兒施手術,而術後必須縫合子宮以繼續懷孕。治療脊柱裂的手術通常在胎兒出生不久後進行,卻未必能夠即時逆轉情況,若然此創新的提議取得成功,絕對能夠為相關的疾病及情況開創無限可能。

在手術的過程中,醫生及團隊們會先在母親的下腹開一個大切口,以清楚看見胎兒,這與進行剖腹產子的程序相近。然後,他們會透過超聲波尋找最佳位置,並在羊水袋上開一個造口,以處理脊椎未發育完成的部分。製造造口後,醫生會將所有被擠出的神經回復原位,再縫合脊髓的 3 個分層,最後縫上羊水袋及子宮。此手術程序源自美國,並在 2020 年起於英國嘗試推行。英國國民醫療保健計劃(NHS)醫療總監 Stephen Powis 表明,在懷孕初期進行手術存在一定風險,若嬰兒的身長太短,會使程序難以施行。而 Helena 的胎兒身長僅 11 吋,手術死亡率約為 1%。若處於懷孕晚期,雖然會因身體變長而較容易進行,但對神經的影響有機會已不可逆。

Helena 的手術一共花了 4 個小時,並由 30 名醫護所組成的醫療團隊進行。手術非常成功,她在懷孕 36 週時剖腹誕下共 6 磅多的嬰兒,取名為 Mila ——「奇跡」的西班牙語。現時已約 2 個月大的她並無任何患有脊柱裂的症狀。Mila 可算是見證現代科學進步的一大里程碑,史無前例地於母體子宮內進行手術。

參考資料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一名香港土生土長的骨頭說故人,馬不停蹄地飛到世界各地尋找及代言骨頭的故事,讓他們成為事情最後及誠實的無聲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