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康宇:沒有打算創業,為何仍要讀「創業家的現實主義」?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沒有打算創業的讀者,為何仍需要讀鄭立的近作「創業家的現實主義」?

上期專欄所評論的「窮人經濟學」一樣,「現實主義」一書集結作者過去所寫之 36 篇與創業有關的專欄文章,內容談及鄭立於香港及外地(相信是台灣)創業及營商的心得。書中有幾個主題,包括論創業的成功與失敗、金錢在經商中的角色、老闆和員工與消費者的關係,以及做生意的理想與現實等等。

表面上看來,此書與其他企業家的分享無異;但正如「窮人經濟學」不講經濟,「創業家的現實主義」一書的重點,我認為也絕不止於創業。要解讀此書,讀者必須理解、甚至想像書題的兩個核心概念,「創業家」以及「現實主義」。

「創業的現實主義」書封。

一個「創業家」在香港所面對的問題,其實就是市民大眾需要面對的問題,例如為何政府會鼓勵毫無營商經驗的年輕人創業?作者認為這是出於香港的產業發展失衡、年輕人失業率高企。但產業發展失衡不是一屆政府可以輕易解決,在捨難取易的情況下,鼓勵年輕人創業,最低限度可以在數字上解決失業率的問題。

又例如作者指出在香港營商,有時候為了將利潤最大化,是不應該把事情做好。因為事情做好了,項目就完結;反而像公共基建項目一樣,即使在限期內做不完,但因為政府已經「洗濕個頭」,只能繼續追加預算,最終就可以得到更多生意。鄭立以創業家的角度,描寫社會經濟發展的荒誕現象,但內容實質上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這一點跟「窮人經濟學」中的經濟分析類似。

我認為「現實主義」才是此書的精要所在,因為單純指出社會的荒誕,不過是一種表達不滿的陳述,但「現實主義」則是作者對於這些議題所選擇的務實回應。鄭立提供的是一個理性主導的思考框架,目的是增加一門生意存活下來的機會。就如書中寫道,「現實就是妥協」,但要妥協的不是目標,而是「手段上的妥協」;妥協不等如讓步,它是一種解讀現況的分析能力,是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將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必要判斷。

「創業家的現實主義」並不是一本營商秘笈,始終市場瞬息萬變,成功不可能有一條可以複製的方程式;但無論是創業家抑或升斗市民,能夠透過閱讀在思想上裝備自己,從壞時代中存活下來,已經是一件了不起的創舉。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作者為英國劍橋大學社會學博士。曾於香港任職媒體公司及公關部門,對創意經濟發展略知一二。熱愛香港文化,深信香港能成為亞洲最有文化實力的國際大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