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通天下:中國人何以跑到尼日利亞開銀行了?

A+A-
2018 年,尼日利亞總統布哈里到訪北京,期間與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會面。 圖片來源:Parker Song – Pool/Getty Images

中國近年矢志拓展在非洲地區的影響力,例如透過貸款和基建項目,獲取珍貴天然資源,進佔當地龐大的市場,並解決國內勞動力和產能過剩的問題。直到 2019 年,中非貿易額高達 2,000 億美元,非洲中資企業超過 1 萬間。即使中國近年受債務問題困擾,亦無改對外國策,雜誌「外交家」近日就刊登評論文章,分析中國的下一個目標:非洲的金融體系。

2018 年,中國和尼日利亞簽訂了一份為期 3 年、總值約 25 億美元的貨幣互換協議,尼日利亞會引入人民幣作為外匯儲備,雙方交易可以人民幣而非美元作結算。在此前,中國在非洲的經濟活動多以貿易和基建發展為主,該協議無疑是中國對非政策走向金融領域的一個轉向,尤其是尼日利亞向來被認為是非洲的經濟龍頭,意義特別重大。至 2020 年,除尼日利亞外,埃及、南非、加納和津巴布韋 4 個非洲國家亦已跟中國達成類似協議。

2021 年 9 月,中國駐尼日利亞大使崔建春在首都阿布賈出席慶祝中秋節活動時,透露正與中國的大型銀行商討在尼日利亞開辦分行。他談及銀行體系對兩國發展的重要性,並透露會與尼日利亞政府和當地央行對話,令中國的銀行可以全面進軍尼日利亞。對中國而言,這一步能令人民幣繼續走向國際化;而且尼日利亞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過往石油公司都會以美元作結算,若中國的銀行能在尼日利亞拓展,或有助說服更多能源企業用人民幣交易。

對於尼日利亞而言,其手頭上的選擇或許不多。全球經濟格局正在改變,綠色科技、可持續能源已成為重要的經濟增長動力,尼日利亞不能再依賴石油來支持國家發展。可是,若當地要進行經濟轉型,如發展醫療和教育等高端產業,便需要外來資金。中國的金融服務正好是及時雨,提供國債和國際援助以外另一種融資渠道。而且中國的銀行可以為尼日利亞年輕人帶來更多高技術工作,直接刺激經濟。

可是,尼日利亞若向中國開放金融市場,也許會令其對中國的依賴惡化。兩國貿易差距本來就極大,疫情前,中國對尼日利亞的總出口總值高達 150 億美元,當中以電話和橡膠輪胎等工業製品為主,相反尼日利亞對中國出口只佔 25.2 億美元,以能源及原材料為主。為了爭取更多中國投資,尼日利亞已經出讓了部分金礦開採權。在政治上一面倒向中國靠攏,只會令該國捲入中美新冷戰之中,對於當地發展或者得不償失。

評論認為,問題的核心終究是尼日利亞缺乏精明領袖。當地投資環境長期不穩,今年 8 月,政府才突然凍結了多間金融科技公司的資產,金融產業根本難以在該國扎根。無疑,中國資金會帶來「債務陷阱」的隱憂,可是如果取而代之是西方資金,在另一意義上,尼日利亞也只不過是落入另一個「債務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