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可以凝聚人心,感染群眾,成為社會變革的推動力。於是,信仰自由亦成為一些極權國家的大忌,有時候政府會直接鎮壓、查封教會,也有時候會重新詮釋教義經典,把其影響力化為己用。在納粹德國時期,基督教依然擁有龐大勢力,納粹黨以及一班神學家就再寫耶穌的故事,把他塑造成一位反猶太的雅利安英雄。
一戰後的德國,主流政黨無能,人民要面對社會經濟崩潰,民族主義情緒不斷升溫,最終造就極右的納粹黨於 1933 年奪權。在 1933 年時,德國是一個廣義的「基督宗教」國家,約有 4,000 萬名基督徒,2,000 萬名天主教徒,共佔全國人口近 95%。納粹黨之所以能牢牢緊握政權,除了有賴強大的黨政機關,還要歸功於無恐不入的意識形態宣傳工作。納粹學者們嘗試重寫世界歷史,批判美學,推倒既有的道德秩序,而宗教就成為權力爭逐的舞台。
反猶太主義是納粹黨的核心綱領之一,可是問題出現了,德國人普遍信奉的基督宗教有著深厚的猶太歷史,甚至耶穌本人也是猶太人。因此,在納粹黨推動下,11 間基督教會於 1939 年成立「學習和消除猶太人對日耳曼教會影響研究中心」(Institute for the Study and Elimination of Jewish Influence on German Church Life),其宗旨是要抵抗猶太人長達數個世紀以來,對西方世界的文化滲透,同時要積極認識日耳曼基督徒自身的虔誠信仰。
達特茅斯學院猶太研究教授赫舍爾(Susannah Heschel)曾發表著作 The Aryan Jesus,探討納粹德國如何改造基督教義。納粹黨旗下的研究中心會把基督宗教的故事中,所有猶太成份刪減走。在納粹的版本裡,耶穌不再是猶太教徒,而是信仰一種反猶太的印度宗教;其故鄉加利利本來是亞述人、伊朗人和印度人的聚居地,但他們大部分人都被迫改信猶太教。又形容耶穌暗地裡其實是一位雅利安人,他最終遭到猶太人打壓和殺害。
在納粹版「聖經」,全部「舊約」章節幾乎都被刪去,只留下雅利安版的「新約」,猶太名字和地方被改頭換面,而耶穌很多帶神話色彩的生平故事,例如母親瑪莉亞被聖靈感孕、長大後耶穌施展的各種神蹟、死後復活等等,都被一一淡化。在這一版本中,耶穌本來只是一名為天主而戰的普通人類,後來成為一個反抗猶太人的軍事英雄,就像 30 年代的納粹黨人一樣痛擊猶太人。透過新的聖經故事,納粹黨人就能以耶穌之名,有系統地抹殺猶太人。
從神學的角度上,納粹黨希望把基督教教義由宣揚天主的人本關懷(humanity of God),變成推廣神格化的人(divinity of man),希特拉就像一位「個體化基督」(individual Christ),而日耳曼人就是「整體化基督」(collective Christ)。不過最令人心寒的是,當時很多德國重要的神學家都選擇與極權共謀,參與滅絕猶太人的計劃,而在戰爭結束後,他們又可以照常回到教會,不必為自己的罪惡負責。其中有些神學家,如格倫德曼(Walter Grundmann)甚至轉而服務東德極權,直到終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