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氣候變化報告:前景十分悲觀

A+A-
2 月 18 日,風暴尤尼斯吹襲法國北部濱海布洛涅。 圖片來源:路透社

2 月份,英國先後被 3 個風暴吹襲,其中超級風暴尤尼斯(Storm Eunice)風速打破英格蘭紀錄,連 O2 體育館都被嚴重損毀。同月,澳洲東部亦暴雨成災,布里斯本市被洪水圍困。隨著氣候變化愈來愈嚴重,像上述的極端自然災難時有發生。聯合國轄下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表詳細報告,論證氣候變化如何威脅全球,英國廣播公司(BBC)就扼要整理出當中五點

1. 事情發展比專家想像中嚴重

格陵蘭冰層融化的速度,到澳洲大堡礁珊瑚受破壞的程度,氣候變化引伸出的種種問題,惡化情況都遠超於 IPCC 專家之前所預期,基本上已到達各種模型推算中最壞的想像。最新的 IPCC 報告直接表明,現時全球大約 40% 人口非常容易受氣候變化影響;可是受影響的一群,大部分都不是製造問題的一群。非洲是其中一個碳排放最低的地區,然而氣候問題再沒改善的話,當地大約 30% 粟米產區將無法再種植,大豆產區的荒廢比例更加可以高達 50%。

2. 氣候變化所造成的破壞和損失得到科學實證支持

過去數年,發展中國家正試圖帶領發達國家正視氣候變化造成的破壞和損失,包括全球水位上升等問題。不過有發達國家害怕承擔歷史責任,要賠償現在和未來的損失。去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美國和歐盟就反對撥款資助應對氣候變化破壞的設施。這份 IPCC 報告再一次確認氣候變化帶來的威脅,重申未來十年是關鍵十年,為未來的氣候談判提供新的理據。英國氣候變化大會代表團主席 Alok Sharma 承認,報告強調問題迫切性,人們是時候正視現實中的破壞和損失。

3. 科技不是萬能丹

有政府希望透過高端科技,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從而減慢全球暖化,例如美國德州就興建了全球最大型二氧化碳淨化設施。可是,IPCC 報告警告這些設施可能無助解決問題,而且效果可能適得其反。IPCC 觀察員、氣候政策分析師 Linda Schneider 稱之為「反彈效應」(rebound effect):如果人類直接從大氣抽取二氧化碳,有可能會加快海洋和陸地「碳匯」(carbon sink)的釋氣作用,把累積的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氣中。

4. 城市是對抗氣候變化的希望

現時,世界城市化的程度遠超於從前,直到 2020 年,全球有 56.2% 人口居住在城市裡。IPCC 報告提到,很多大型城市(如倫敦、布里斯本)受到氣候變化衝擊,但也同時提供能扭轉形勢的機遇。城市創造更多資源,可以投放更多資金推動可持續發展,例如研發創新能源和綠色交通。IPCC 聯席主席 Debra Roberts 提及:「城市將會是開展全球動員的關鍵地方,其中沿岸城市會首當其衝受氣候變化影響,可以是一個切入點,去作出改變。」

5. 逃生窗口正在關閉

IPCC 的報告對前景展望十分悲觀,但就堅持依然可以扭轉劣勢,大前提是我們要趕快行動。報告指出,這個十年會是人類的最後行動機會,我們要大力減排,並投資災難應對。這不單是投資於綠色能源和電動車,還有教育、醫療、社會公義,讓人們有能力應對環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