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庚子俄難:俄軍在華的種族大屠殺

A+A-
畫家描繪 1900 年代俄羅斯與中國在海蘭泡的紛爭。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晚清時期,亦是全球帝國主義的高峰時期,西方列強透過與清廷簽下的各種不平等條約,瓜分勢力範圍。其中俄羅斯透過 1858 年「璦琿條約」和 1860 年「中俄北京條約」,鯨吞外東北約 100 多萬平方公里土地。在八國聯軍之役期間,俄軍的暴行更加是罄竹難書,近萬人在東北地區被屠殺,史稱「庚子俄難」。

屠殺事件發生在海蘭泡(俄稱布拉戈維申斯克)和江東六十四屯(現屬俄羅斯阿穆爾州),兩地接壤中國黑龍江。本來根據 1689 年「尼布楚條約」,兩地皆屬於滿清領土。可是到了 1850 年代,滿清積弱,在俄國政府鼓勵下,大批俄國居民滲透到黑龍江流域,到 1856 年哥薩克人更加私自在海蘭泡築寨。後來的「璦琿條約」和「北京條約」,更把海蘭泡和江東六十四屯納入俄國版圖,不過後者就被劃為特區,「遇有中國人住之處及中國人所佔漁獵之地,俄國均不得佔」。

簽署了「璦琿條約」後,俄國開始加快殖民黑龍江左岸流域,初時以軍事移民為主,俄國仍倚賴龐大的本地華人人口進行勞動工作;大量移民湧入當地,也多次蠶食了江東六十四屯的劃界。根據「黑龍江省志」,1900 年時海蘭泡有大約 4 萬人口,當中「有華僑 1.5 萬人,主要從事商業、手工業和蔬菜種植業」,他們多來自山東。至於江東六十四屯,1850 年代時約有人口 1.5 萬,漢族居半,滿族約佔 10 分之 3,但到 19 世紀末,當地人口已經急升至 3.5 萬人。

1900 年 6 月 21 日,慈禧太后以光緒帝的名義公佈「宣戰詔書」,向包括俄羅斯在內的 11 個國家宣戰,史稱「八國聯軍之役」。6 月 23 日,沙皇尼古拉二世隨即宣佈阿穆爾軍區(黑龍江左岸地區)進入戰爭狀態。那時候,當地已經出現多宗排華事件。7 月 8 日,數千名俄軍在海蘭泡集結,試圖闖入哈爾濱,當時清廷的黑龍江將軍壽山拒絕讓俄軍入境,7 月 14 日和 15 日,雙方爆發小型軍事衝突,俄軍皆未能得逞

惱羞成怒的俄軍,把怨憤發洩在海蘭泡和江東六十四屯龐大的華人人口上。7 月 15 日,俄軍封鎖黑龍江口,扣押境內的中國船隻,並逮捕城内大約 3,500 名華人,洗劫他們的財產。他們被軍警抓捕到警署,後來因為空間不足,又被轉送到一個木廠庭院。17 日,軍警把被捕的華人全部驅趕到湖裡,歷史書「義和團運動史」這樣描述:

在途中,這群野獸刀砍或槍殺了昏倒的或掉隊的老人、兒童和體弱多病的人。到達江岸以後,又用鞭抽、刀刺、斧砍、槍擊等殘暴手段,將中國同胞趕進浪大流急的滔滔江水裡。先下水的溺死,不敢下水和奮起反抗的人遭到俄軍的射擊和砍殺。甚至母親懷抱中的嬰兒也無一倖免。半個小時後,岸上中國人的屍體堆積如山。

類似的大屠殺,在 5 天之間進行了 4 次,大約 5,000 名海蘭泡華人遇難,僅極少數人僥倖浮到對岸。

至於江東六十四屯的大屠殺,同樣慘烈。7 月 16 日,俄國軍警接到命令,逐家逐戶搜索華人。翌日,哥薩克騎兵分批把居民「遷往黑龍江彼岸」,實際是把屯內的華人驅逐入江,「溺死者七千餘人」。另外,在二十八屯趕不及渡江的華人,就通通驅趕在一所大屋之內「焚斃無算」。6 天之內,江東六十四屯全部落入俄人之手。8 月 17 日,俄方宣佈:

根據「璦琿條約」規定,一直歸中國當局管轄的前滿洲外結雅地區(即江東六十四屯)已歸我國當局管轄,凡離開我方河岸的中國居民,不准重返外結雅地區,他們的土地將交給俄國殖民者,供其專用。

在海蘭泡和江東六十四屯的慘案,上萬名華人遭屠殺,史稱「庚子俄難」。

不過,兩地的慘況只是冰山一角。根據「義和團檔案史料」,在伊爾庫次克、尼布楚、伯力、海參崴、庫頁島及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等地,沙俄軍警對世代定居該處的華人,同樣進行慘無人道的大屠殺,「被槍斃、水淹、火焚不下十餘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