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理 ESG,應只談碳排放量?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近年愈來愈多企業大談 ESG,希望與環境和社會責任沾上邊;投資基金也愛談論之,號稱能為投資者帶來更高回報。惟與此同時,有關爭議不絕,質疑 ESG 為商業和金融炒作,有名無實。有意見認為,要修理 ESG,最好是拆夥,只談「E」—— 碳排放(emissions)。

ESG 熱潮背後有兩個主要驅動力。投資行業通過宣傳自己重視環境和社會,藉此吸引年輕客戶儲蓄。研究表明,年輕人喜歡通過投資來表達對環境和社會的關注和喜好,而有鑑於他們仍需累積幾十年的退休金,他們的儲蓄也將比長者更容易受氣候變化的長期風險影響。其次,是銷售 ESG 投資產品有助增加資產管理公司的收入。基金追蹤公司晨星(Morningstar)的一項研究稱,與主流基金相比,可持續基金的投資者更多為綠色投資付出額外費用,可持續基金的平均年費雖然不高,僅為 0.61%,但已比傳統基金高出近 5 成。「經濟學人」整理的數據顯示,三個持有相似持股的貝萊德交易所 ETFs 之中,與可持續發展相關的基金收費較高。

「經濟學人」最近的專題批評,即使 ESG 通常持善意,卻存在嚴重缺陷。該專題總結其存在以下三大問題:

  1. 欠缺清晰、一致的目標。ESG 的目標花多眼亂,混為一談,未能連貫指導投資者和公司,使他們無法作有利社會的必要取捨。
  2. ESG 回報並非直截了當,支持者聲稱良好的行為對公司和投資者來說更有利可圖,然而美德和財務業績之間的關聯仍存疑問。
  3. 衡量方法和準則不一,結果出入很大 —— 研究顯示,來自不同供應商的 ESG 評級,相關性約為 0.61。相比之下,主流信用評級相關性高達 0.99。

該專題提出,應該分拆 ESG,甚至廢棄 ESG 一詞,最好只關注代表環境的 E(Environmental)。但即使這也不夠精確,因為環境包括多方面,如生物多樣性、水資源短缺等,而至今最嚴重的危害是碳排放。「經濟學人」因此提出,E 不應代表環境因素,而應僅代表排放量。目前投資者和監管機構已在推動披露碳排放量的普遍標準。披露若有標準可循,就愈容易評估哪些公司是碳排放的罪魁禍首,同時得悉哪些公司在減少排放方面有下功夫。基金經理和銀行應該能夠更詳細追蹤,其投資組合的碳足跡及減排軌跡。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今年 3 月發佈草擬規則,計劃強制公司披露當前和未來業務的氣候相關風險,例如惡劣天氣對其財務報表中每個項目的威脅。SEC 提議,企業須匯報其溫室氣體排放量,大公司須審計這些披露資訊。SEC 的提議還要求企業在年度報告中,公開其直接排放和從其購買的能源中產生的排放數據,即「範圍 1」和「範圍 2」溫室氣體排放。對於此前備受爭議的「範圍 3」,在是次提議中,只有當這些數據被認定是「重要的」或屬於公司氣候目標一部分時,才需要披露,而範圍 3 披露不必受第三方核查。

如 SEC 落實披露碳排放的要求,將成為全球規範碳排放審計的領頭指標。惟今年 6 月,美國最高法院決定限制環境保護局監管溫室氣體排放的權力,這對 SEC 計劃強制披露碳排放增添變數。雖然該裁決與環保署監管電廠排放的權力有關,但法律專家表示,這對其他聯邦機構的權力提出疑問,顯示法院在未來有可能介入其他重大環境規範的制定進程。

新書推介

「從前,遇上 100% 的香港」

歷史的靈光一閃
如何迸發香港複雜而多重的可能性?

2020 年 CUP 出版首度在香港出版的繪本畫作「從前,有個香港」(This is Hong Kong),重現 1960 年代初捷克旅行畫家 Miroslav ?a?ek 眼中 100% 的絢爛香港。所謂的 100% 不是一個圓滿的盡頭,中間可能藏著各取所需、各執一詞的 100%,香港亦是這樣碰撞而生的。這書想捕捉的,就是歷史靈光一閃碰撞的瞬間,並把各人眼中的 100% 展開:

九龍市區的發展和規劃,原來受惠於葡萄牙人?
在越南史家眼中,香港曾經是越南趙朝一部分?
香港接受過美國經濟援助興建村落?

最後,香港在自己的歷史上留下怎樣的足印?我們眼中的香港是不是 100% 的香港?就讓這本書補上我們沒有遇上的香港。

編著:CUP 媒體
書名:從前,遇上 100% 的香港
插畫:麥東記
售價:港幣 148 元
ISBN:978-988-79700-6-4

CUP 出版 @ 香港書展 2022

不論是寫還是讀,文字能抒發人的心情,也能紀錄時代掠影,在今個夏天尋書香,就是我們能捕捉的小小歡悅。CUP 媒體準備了多本好書待讀者發掘,更有精美周邊產品,不容錯過!

  • 7 月 20 至 26 日(星期三至星期二)
  • 灣仔會展 1B-E31 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