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an Fung:碳權企業藉森林碳權食大茶飯

A+A-
卡里巴湖及周邊一帶的森林。 圖片來源:Dmitriy Kandinskiy/Shutterstock

氣候面前,人人平等,但總有人鑽空子,立心不良。話說每次進行 ESG 分享時也經常開玩笑道:「這年頭,賣空氣真的可以賺錢」,講的是出售碳權予一些有碳抵銷需求的企業,不過有人就看準這個機會去兜售假的森林。這次讓大家看清楚無良的企業如何利用信用騙錢,打擊外界對碳權之信任。

彭博社報道,靠碳權交易而躋身獨角獸企業的 South Pole,旗下位於津巴布韋的卡里巴湖(Kariba)森林項目有漂綠爭議。South Pole 的生意模式是在自願碳市場(VCM)出售碳權,收取 25% 佣金,資助能夠可靠地抵銷溫室氣體水平上升的項目,例如停止砍伐森林,然後將由此產生的碳權出售,對象是要補償其自身造成的全球變暖污染的企業客戶。

South Pole 的投資者也非常顯赫,包括 Salesforce、新加坡政府和列支敦士登王室的投資。過去 3 年中,收入增長了 6 倍多,達到約 2.32 億歐元。Heuberger 的個人股份略低於 10%,價值近 1 億歐元。

說回 Kariba 森林,來自該森林近 1 億歐元收益中,原來一部分卻流向 South Pole 及其項目合作夥伴,一家名為 Carbon Green Investments(CGI)的公司,而不是像公司之前在採訪和公開博客文章中所指出的那樣:流向從事打擊森林砍伐。雖然 South Pole 對 Kariba 森林項目確實有幫助,但相比最初文件所指「樹木正面臨滅絕」的預測被指誇大,因為這些樹木並未受到威脅,但 South Pole 卻袋袋平安。

South Pole 對此的回應是,自己從來沒有誇大森林的砍伐率,沒有超額出售森林碳權;至於那些流入 CGI 的資金,公司解釋是用作類似「包銷」用途,以確保項目得以營運下去。CEO Renat Heuberger 又指,雖然自願碳市場並不完美,但它是當今唯一可行的解決方案,可以快速擴大對自然、當地社區、新興氣候技術等的私人融資,斥責彭博社不僅對 Kariba 森林的 REDD+ 標準下的項目和 South Pole 的意圖提出質疑,而且破壞了當今唯一有效的碳市場,並可能減緩私人企業的氣候行動。

不過想深一層,這個做法用簡單的方式表達,即是一些非政府組織,聲稱要呼籲外界捐錢幫助某某人士,結果被發現扣除 25% 行政費之餘,還未有把餘下捐款流向受助人士,而是轉移至另一項基金,被揭發後就指該基金是用作替一些項目籌集金額足額達標,「以免」這個項目不能持續下去,結果是再動用基金投入予受助人士,又轉移箇中部分至基金,不斷循環下去。至於基金的另行政開支、管理費,卻從未公開披露。

結局是,雖然 South Pole 回應了,但這件事引起不少 South Pole 的客戶,如 Barclays、L’Oreal、McKinsey 等也停止光顧,似乎未有進一步透明地公開之前,也會對其存有戒心。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佬。從事過公共政策、科網、金融、媒體相關工作,近年轉型專注於 ESG 領域,成為全球首批特許 ESG 分析員,不時也文也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