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是港媽:在日出產 —— 懷孕確認與產檢

A+A-
母子健康手帳及健康檢查報告票。
文:徴羽

我剛剛在日本順利誕下第二胎了!

生小孩的日文是「出産」,跟中文有點相似。我們的第一個小孩是在香港出世,所以在日本生第二胎就要重新認識所有程序。即使是第二胎,始終身在異地又不懂日語,還是有點緊張。這次在日分娩的經歷,無論在產檢、懷孕與生產過程,還是產後護理上都跟香港的經歷不同。就讓我在這裡分享一下當中的分別吧!

發現自己懷孕之後,第一件事就是要找婦產科醫生確認和檢查。但醫院有權拒絕不懂日語的準媽媽應診和分娩,所以當時很擔心會因為語言不通,而去不到心儀的醫院。為表誠意,我都會先記下一些常見病徵的日語讀音,再預先把想問醫生的問題翻譯成日文寫給醫生看。其實產檢時也不一定要完全聽懂醫生的解釋,只要醫生的總結是「沒有問題」就可以了。

在日本,得到醫生的懷孕確認和預產期通知後,待懷孕 8 週就可以到區役所領取母子健康手帳。這是一本很重要的小冊子,用來紀錄產前產後,甚至孩子出生後至一歲檢查的情況。當中更包含了產前產後和孩子的健康檢查報告票,用以扣減政府的津貼。每一次檢查都需要攜帶這本母子健康手帳以跟進、紀錄和使用報告票。這本手帳共有 21 張報告票,而每一張的前後兩面都需要填寫基本資料如姓名、地址、電話等,我最後用了近 2 小時,重覆填寫所有的基本資料 42 次呢!

我在香港懷孕時,主要去私家診所。為了找個有信譽的醫生,地點距離家有點遠,價錢也很貴。在香港看醫生,無論私家還是政府,最令我不耐煩的就是浪費時間,即使預約了也要等以小時為單位的時間!政府醫院就更誇張,單單去醫院掛單排期約見醫生已耗數小時,而且安排第一次見醫生的日期,需要等到孕期的 20 週,於是我就沒有再去了。當然,有些住在其他區的朋友說,他們去的政府醫院沒有這麼誇張,是際遇吧!

在日本,每個社區一般都有婦產科診所或醫院,不但與家的距離近,更可以扣減政府資助和保險。預約後的輪候時間通常約半小時至一小時之間,使用健康檢查報告票後,一般產檢的費用都只是二千多日元,相對香港而言是舒適、省時和便宜很多。另外,確定預產期後,醫院會提供妊娠日歷表,當中清楚列明整個孕期不同週數的健診內容和要準備的事項。除了能減低準媽媽的不安感,更能提早安排行程。

不過,我在香港和日本兩地各只有一次分娩經驗,當中的經歷也多是我個人的感受,所以不能用以代表香港和日本的情況,始終每個人的際遇和心態也不盡相同。曾經我以為生小孩的經歷是刻骨銘心的,到懷第二胎才發現,原來很多第一胎的記憶都已變得依稀。今次應該會是我最後一胎了,很慶幸有第二次機會再去好好感受,也相信自己會比第一次做得更好!

徴羽
筆者夫婦熱愛旅遊,一直想嘗試旅居生活,探索世界。努力多年,丈夫竟然於第一個小孩出生前幾個月,收到第一份海外工作機會,毅然接受挑戰,於 2019 年帶著 5 個月大的初生小孩來到名古屋生活。筆者由沉醉工作的女強人,變成全職媽媽,再極速於當地找到兼職,望能學習育兒之餘,全方位感受當地文化。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筆者都不再是在香港的媽媽,也不願成為怪獸家長,所以以「筆是港媽」為專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