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是港媽:土耳其港媽之生活態度

A+A-

文:LonKongMaMa

蘇怡是我的中學同學。大學時,她到土耳其當交換生,認識了土耳其老公巴巴羅斯。當她決定嫁到土耳其時,我們都很佩服她的勇氣。同一時間,要離開親人、熟悉的生活圈子和土生土長的家,來到一個語言不通的地方,建立新的生活模式和朋友圈,並要融入一個與自己差異較大的文化,真的不容易。加上兒子的出生,蘇怡也要面對教兒子的方式和語言學習的抉擇。

蘇怡覺得最難適應的不是食物或環境,而是土耳其人的熱情。他們喜歡即興的探訪。這一刻說要見面,一小時內就會出現在你家門前。比起習慣預早安排節目和比較內斂的香港人,土耳其人更喜歡用行動表達自己的情感。慶幸,蘇怡已經習慣他們的生活方式,並樂意融入當中。土耳其人的隨心和不拘小節令蘇怡也漸漸放下顧慮,認識交心的朋友。

蘇怡和巴巴羅斯定居於土耳其首都安卡拉。雖然是首都,安卡拉的生活指數不算高。在市中心月租一間一房單位約 350 美元,在普通飯堂內用餐大概 4 美元,一張單程車票只需 0.3 美元。當然,每月的人均收入(420 美元)也比香港低一大截(4,684 美元)。數口好的人都會想賺港元花土耳其里拉。蘇怡也是這樣想。她是半職媽媽,在網上經營自己的生意,她的生意夥伴來自不同國家。很多時候,她也要花時間做資料搜集。兼職工作除了實現自己的理想,也希望幫補家計。蘇怡的兒子 Levent 今年 4 歲,他上學的時候就是她的工作時間。有時候,奶奶也會幫忙照顧 Levent,這樣,蘇怡也可平衡工作和家務。

關於語言學習,蘇怡平時會用廣東話跟 Levent 對話,而巴巴羅斯則用土耳其語,所以廣東話和土耳其語都是 Levent 的母語。蘇怡和巴巴羅斯主要用英文互相溝通,有趣的是,Levent 常聽到父母的對話,潛移默化地學英文,有時還會主動問父母一些英文生字。英文在日常生活中自動成為 Levent 的第二語言。蘇怡沒有打算安排 Levent 學寫中文字,只要 Levent 學好土耳其語、英文和說廣東話就已足夠了。她將學寫中文和其他語言的主導權交回 Levent。

如果虎媽是小朋友的惡夢,我認識的蘇怡是小朋友眼中的「清泉」媽媽。很多香港朋友在經濟能力許可下,都希望為子女報讀國際學校,認為對子女來說,國際學校是相對快樂的教育。可是,在未報讀以前,小朋友需要接受一連串的訓練來應對面試。我很理解,亦認為當自己置身其中,也會對兒子進行一樣的訓練。蘇怡從來不會說要為 Levent 找名校或希望他入某間學校而訓練他,她是真正想兒子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享受童年生活,鼓勵他學習書本以外的事物。不論香港、英國、日本或土耳其,沒有一個地方能提供完全無壓力的學習環境,只有願意讓小朋友享受快樂的家長。

LonKongMaMa
筆者曾在專上院校任職英語講師,移居英國後,當了全職媽媽。喜愛寫作、分享生活的點滴和畫和諧粉彩。能在處理家務的同時,擠出作文和畫畫的時間,完成一篇滿意的作品就是一天最滿足的事。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筆者都不再是在香港的媽媽,也不願成為怪獸家長,所以以「筆是港媽」為專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