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劇 Mr.Robot:小心網絡,世界隨時崩潰

A+A-
Mr. Robot 劇照,圖為主角 Elliot (Rami Malek 飾)。

(包含劇透,請注意)

除了權力遊戲,很多美劇的意義猶其深遠,剛剛首播第 2 季的 Mr. Robot 就被評為年度最佳劇集之一,IMDB 亦取得 8.8 之高分。此劇講述熟諳電腦技術的主角 Elliot 加入如同「匿名者」(Annoymous)的黑客組織,密謀動搖植根全球的資本主義系統——他靠的就是黑客技術,入侵電腦系統,發動網絡攻擊。Mr. Robot 一劇不但揭示了新世代對權貴階級的憤怒,還向人們展露出:此刻建立在電腦數據的偉大文明,能夠在瞬間分崩離析。

要動搖世界根基,幹一番大事,當然不能像過去的電影裡神化的黑客般,隨便敲敲鍵盤能潛入別人的網絡伺服器,破壞資料。Mr. Robot 中的主角 Elliot 仍是人,每天到網絡安全公司上班,也有人生困難,患抑鬱症及社交障礙,定量吸毒麻醉自己、從孤獨中抽身;他難靠一人之力達成野心,所以加入了名為 fsociety 的黑客組織;即使 Elliot 精於電腦編程,但他亦必須跟從真正的電腦邏輯,撰寫編碼指令擊破對方的安全系統——這點尤其重要,從而得到 IT 行內人的讚許

有別於過往視網絡入侵為小菜一碟的流行文化作品,Mr. Robot 終於能夠深入描寫黑客文化,及網絡時代的潛在危機。在這科技融入生活的資訊爆炸時代,影視製作人不應再把觀眾當作笨蛋,反之,應如此劇一樣趕上潮流,理解並梳理網絡發展。

相比起幾十年前,現代觀眾大部分已接觸過電腦科技,有能力了解更複雜的知識;而且,網絡攻擊是無可否認的威脅,2013 年美國大型零售公司 Target 被黑客入侵,至少 4,000 萬筆信用卡紀錄遭竊,近日美國民主黨內部也有近 20,000 封私人電郵在外洩,影響希拉莉選情,在這年代,網絡安全是確實的日常問題,牽涉的不僅是個人私隱,還有可能是國家未來。

2011 年,美國的「佔領華爾街」運動,以「We are the 99%」作口號。 圖片來源:wikicommons
2011 年,美國的「佔領華爾街」運動,以「We are the 99%」作口號。 圖片來源:wikicommons

Mr. Robot 表達了對網絡安全的疑慮,展現出個人私隱的脆弱,比斯諾登(Edward Snowden)的說教更為有效。觀眾看到 Elliot 輕易而舉的透過網絡入侵,了解身邊人的私生活、行蹤,甚至犯罪證據後,難免也會偏執地疑神疑鬼,繼而想像自身被監控。的而且確,在大城市生活的我們,幾乎已被完全數據化,上網習慣會被 facebook、Google 記錄,通勤要用八達卡,食飯以信用卡付費,在網上管理股票戶口,這代表,我們能被黑客入侵的領域隨之而擴展,不只汽車,就連雪櫃也有機會被入侵。然而,黑客需要做的卻沒太多變化:只要找到系統漏洞,輸入指令,就能奪得數據擁有權,是單純的智慧遊戲。

故此,網絡的出現也給予 Elliot 及劇內其他的憤世青年一線機會:以黑客技術扭轉不公不義,活像羅賓漢的現代版。Elliot 認為,現世掌握在 E-Corp 等(劇中虛構公司,象徵大企業)一小撮人手中,在現實生活中,對他想法有共鳴的人,為數不少。至少從 2011 年、打正「1% vs 99%」旗號的「佔領華爾街」(Occupy Wallstreet)中可見,財富不均、貧富差距逼使人們走向兩極,無權者抱階級憤怒,卻無計可施,資本主義已與生活密不可分。Mr. Robot 裡的平行世界不同,fsociety 找到動搖現有制度的方法,利用網絡攻擊,破壞數據資料,將人們從虛擬數字中解放出來,得到自由,是真真正正的無權者反撲權貴。

無論是否認同俠盜式的黑客文化,不容置疑的是,網絡發展雖然使日常生活更便利,足不出戶能知天下事,但生活的數據化同時暗藏殺機,絕不安全。自網絡技術普及,我們今日的偉大文明,繁華盛世很大程度依存於網絡之中,若果某一天,世界真的出現如 fsociety 發動的大規模網絡攻擊,癱瘓世界政經系統,屆時會是「美麗新世界」?還是一片混沌?

這些問題,Mr. Robot 正在解答,因為第二季正在上映。

  • Mr. Robot 第二季宣傳片,以廣東話講述,有在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