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末日將至,宜積穀防「襲」?

A+A-
圖片來源:Kate Brady/Twitter
圖片來源:Kate Brady/Twitter

德國「日報」(Die Tageszeitung)周二出街的頭版(大圖),有點令人摸不著頭腦。明明黑色粗體大字寫著的「Das Ende ist nah」,譯作中文就是「末日將至」,但在如此嚇人的標題下,配圖卻是一隻圓滾滾、傻呼呼的倉鼠。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回事?原來這是當地最潮的 gag,諷刺當局建議市民積穀防「襲」。

法蘭克福匯報」披露,當局將於近日公布一個民防戰略計劃,以防在出現重大危機時,市民無法維持基本生活。建議民眾準備足夠的現金及物資,包括 10 天份量的糧食及 5 天份量的飲用水,亦要求市民在危急時承擔義務,譬如協助疏導交通、向軍隊提供燃油和住宿。報道指,這份自冷戰結束後德國政府首次推出的民防戰略計劃,強調德國受到武裝襲擊的可能性甚微,但國民應為未來可能危及性命的威脅,作適當準備。

當局煞有介事,民眾卻似乎不太在意。在社交平台,網民以此開玩笑。近日流行的德文 hashtag「」,就是像倉鼠般囤積搶購的意思。部分用戶則張貼貨架一空的照片,戲謔超市將會出現搶購潮。綠黨和左翼黨也表示不滿,指當局是在「嚇唬人」,會引起不必要的恐慌。但德國公共廣播聯盟指出,計劃的重點是國家面對災難和危險,應該採取的措施。月初亦有報道,指計劃建議各地儲備足夠的抗生素及碘片等用品,以預防生物、化學、輻射和核武造成的災難。

對於德國政府的儲糧建議,有網民發帖諷刺:「#搶購潮:超市開門後兩小時就會變這樣。」圖片來源:Einfacher Bürger/Twitter
對於德國政府的儲糧建議,有網民發帖諷刺:「#搶購潮:超市開門後兩小時就會變這樣。」圖片來源:Einfacher Bürger/Twitter

德國政府發言人回應時強調,建議是用在「假若」爆發戰爭或出現國家級危機之時,澄清「並非是要危言聳聽,或是為實際威脅作準備」。「德國之聲」亦指出,早在 2012 年,德國議會預算委員會就提議制定計劃,此舉更多是回應 2001 年的美國 9.11 恐襲,以及 2001 年 8 月德國易北河洪水。但無可否認的是,在國內及鄰近地區接連受襲後,德國確實受恐怖主義的陰影籠罩。

上月德國發布 10 年來首部「國防白皮書」,所列出的多個新危險及挑戰之中,包括恐怖主義。YouGov 一個最新民調顯示,75% 受訪德人認為國內很有可能再會發生恐襲,而同機構所進行的另一民調,亦有 65% 受訪德人希望在公眾場所看到更多警員。面對潛在威脅,當局積極應對,內政部長 Thomas de Maizière 已下令在機場及車站部署更多警力,並呼籲社交媒體協助反恐,內政部長會議主席 Klaus Bouillon 更透露,德國或在 11 月舉行二戰以來首次的軍警聯合演習

近日亦盛傳,德國內政部有意禁穿全身罩袍(burka),在社會引起爭議,有人質疑此舉出於「民粹」,而非為了反恐。但在波恩的 Bad Godesberg 城區,蒙面女性隨處可見,有居民確實感到不安,開花店的 Sabine Galuschka 是其中之一。她坦言:「我想知道藏在面紗後的人到底是誰。」。如何平衡反恐和人權,相信是德國政府未來的一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