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爾:跨越‧釋放‧海澄天藍

A+A-

躍出水面,是蔚藍的天空嗎?

水面是一條界線,界線的水平卻是不斷變動著,如同其作品讓人難以評斷的法國導演洛比桑(Luc Besson),近年拍出了一齣 Lucy(港譯:「超能煞姬」)就引來了兩極評語:有視之為拼湊堆砌的動作版 New Age 式狂想亂語,亦有視之為人類意識能夠突破現有維度限制的奇想之作。當我們來回於兩極之間,可否借此跨越我們慣常的理性思維方式,讓我們從想像的角度,反身思考自我的存在,究竟是何去何從?

再早些年,絕對不是奇想而是回到現實的界線之下,洛比桑參與監製了氣勢恢宏的紀錄片 Home(註),從穹蒼視點展示出一幕又一幕,飽受現代人類文明蹂躪、滿目瘡痍的地球生態樣貌。不論是視覺感官或是頭腦理性,真實而觸目驚心的影像,向我們的內心投下了一顆又一顆較電影 Lucy 更強而有力的震撼彈,讓我們從現實的角度,反身思考我們現今的生活模式,究竟帶來了哪些結果?

或許正在閱讀這一篇文章的你,沒有看過這兩套電影,甚至對於洛比桑是誰,亦沒有太多興趣,猶如談到地球的生態環境時,有些人會關心,有些人則尚未關心。

但是,無論是何時何地的體驗,假若你曾經深刻地體會到地球生態的神奇和奧妙,或許我們對各種各樣的地球生靈,就會自自然然地感到連結。

紀錄片 Home 呈現的地球生態樣貌。
紀錄片 Home 呈現的地球生態樣貌。
「夜海傾情」電影海報
「夜海傾情」電影海報

就好像,如果洛比桑更早年的作品 Le Grand Bleu(「夜海傾情」),曾經深深觸動著你的內心,或許你會對以下的詮釋,有一些共鳴:

不斷挑戰深潛(free dive)深度極限的 Jacques,尋覓進入大海之中自由自在的感覺。過去的他,曾經享受著與被困養海豚們共泳,甚至視海豚為家人。後來,他在深夜偷偷釋放被海豚館困養的海豚,因為他知道被困養是極其痛苦和備受折磨的。其實,這選擇也是他釋放自己回歸大海的預演。最後,他終於選擇了跨越人類世界的既定界線,放下了人世間的所愛,潛進深深的碧海之中,選擇了與自由自在的海豚共存。

無疑,以上是選取式的詮釋,重點卻是:當我們願意跨越習以為常的界線,我們不需要有 Lucy 出神入化的超能力,也能夠讓眾多的地球生靈,回歸到碧海藍天的家園之中。

註:有意思的是,紀錄片 Home 在兩岸三地的中文譯名,各自有不同的取向:香港是「地球很美有賴你」,強調正向的一面;台灣是「盧貝松之搶救地球」,借用了 Luc Besson 的名氣之餘,聚焦於搶救之迫切;中國則是從原來的影片名直譯為「家園」,其他的則留待觀者自己詮釋。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