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壩霸氣,還排廢氣?

A+A-
三峽大壩

本來以為水力發電零排放,全球皆落重注,水力發電源成為多種綠色能源最受看好的一種……不過,有研究指出造壩蓄水的水力發電不是百份百環保,即是話破壞生態、迫遷住民、摧毀文物、下游岸崩、水質變差、及花上巨款(到底涉及哪一項,則視乎在何地,由哪個政府,建造哪條水壩)過後,原來一樣會有溫室氣體排放……

據估計,現時有超過 3,700 個水壩正在興建之中,而興建計劃所費不菲,World Commission on Dams 估計,興建大型水壩,視不同地方,造價由 60 至 370 億美元(中國三峽大壩的造價)。而且除了建造帳面數字,截流蓄水建造大壩,由建造到之後的長遠影響,所牽涉的生態、社會及間接經濟成本,又是另一天文數字,如長江三峽水壩,根據 2011 年的 BBC 報道,便涉過千億的投資來處理水壩造成的社會及經濟問題。除此之外,在水壩營運後,由於下游水量、水流速度改變,又會對下游城市構成威脅,例如上海為長江河口,本來長江帶來的泥沙造地,現在泥沙減少,加上海平面上升,上海陸地倒退,同時出現海水倒灌現象。另一方面,由三峽水庫中水流減緩,自淨能力減少,水質變差,致使下泄水質變壞,今上海自來水有藻類味道,上海市政府其後再深入過濾飲用水,就是針對長江水質變壞。當然還未計地殼壓力變動和淤泥積存上升增加水平線,導致兩岸居民一搬再搬。

就以曾經吹噓有防洪、發電、航運等的綜合效益,但卻無一成事的三峽工程為例,至少也該能環保發電吧?對不起,原來所有築壩蓄水發電的項目,也絕對不是零排放的!一心想著花大錢,但可千秋萬載免排放,總叫做划算,但事與願違,原來水壩蓄水的水力發電,並不如我們想像的環保。

集結加拿大、荷蘭、中國、美國及巴西研究人員的團隊將會在 BioSciences 發表研究,指出以水壩構成的蓄水塘,是會產出數以十億噸計的二氧化碳,多於原先估算約 25%,原來我們極度低估了水力發電排放的溫室氣體,間接我們也低估了全球排放總和。

千算萬算,算漏一項

水力發電的原理簡單:不用燃燒會排出大量溫室氣,如石油、煤、天然氣等的石化燃料,透過建造水壩,截停河流或分開湖泊儲水,藉水流推動渦輪,產生電力。除了建造水壩時會有排放外,在生產電力時,應該是零排放。

當阻截河流蓄水形成人工湖泊,由於水量遠較原先為多,水位上升,淹蓋通常滿佈植被的兩岸,完全摧毀原有的自然生態。水底下的植物因缺氧致死,並被水中細菌分解,過程中產生二氧化碳及甲烷(比二氧化碳強 86 倍的溫室效應),化成氣泡升至水面,進入大氣。

如果上游下來的水因肥料而帶有大量的氮或磷,釋放的氣體會更多。這一類的營養令藻類生長蓬勃,但當其耗盡水中氧氣後,就會死亡,並如其他有機物一樣,在腐化的過程中,釋出溫室氣體。

研究團隊調查 267 個由水壩蓄水塘,並以過百個相關研究,推算它們的總溫室氣體排放。華盛頓州立大學溫哥華分校的生學化學家 John Harrison 表示,研究目的在於更新溫室氣體排放估計,了解哪條河流有機會造成高甲烷的水塘,能阻止人類未來在該地建造水壩。這項研究不是不切實際地推翻建造水壩發電的項目,而是更全面理解相關影響及成本,才能做出明智的決策:有沒有需要?建還是不建?在哪裡建?建多大?前期及後續影響如何?

盲目地跟從政治及權力,而非科學決定事情,從來沒有好結果,甚麼大煉鋼、衛星田,到現在的三峽大壩,都只是率直地體現著這個簡單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