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強勢對經濟是好是壞?

A+A-
軍事專家嗎?我有問題想問你。 圖片來源:路透社
軍事專家嗎?我有問題想問你。 圖片來源:路透社

有傳杜林普凌晨三點打電話給國家安全顧問,詢問「美元強勢抑或弱勢對經濟有利」,結果不得要領。杜林普接連譴責中國日本德國刻意操縱匯率,但原來不知道箇中因由。不過,你可以笑杜林普問錯對象,但不要笑他缺乏經濟常識,因為貨幣升跌對經濟的影響可以十分複雜。

根據杜林普經濟學,進口多於出口等於經濟政策失敗。「誰會這樣做生意?」「強勢美元正殺死我們。」杜林普以經商角度考量經濟政策,理念屬於「商人主義」(Mercantilism),源於 16 至 17 世紀的殖民擴張,東印度公司總管 Thomas Mun 曾說,「出口年銷量必須高於入口消費量,這是鐵則。」中五經濟科亦教導:貨幣貶值,本國商品相對降價,有助刺激出口,另一方面進口商品變貴,需求自然減少,按理有助改善杜林普念茲在茲的貿易逆差。

不過,一如佛利民(Milton Friedman)指出,出口是進口的成本,國際貿易的得益在於入口貨物。「正如亞當史密斯所講,國家目標應為以最少的出口換取最多的入口。」決定以金融手段將貨幣貶值之前,不得不考慮減少進口是否有助整體經濟。始終美國引入外國廉價商品等於間接提升基層購買力,假如推翻貿易或掀起貨幣戰爭,對低下階層的生活水平都會構成打擊。

全球化之下,貨幣政策對刺激出口的效用日益削弱。 圖片來源:路透社
全球化之下,貨幣政策對刺激出口的效用日益削弱。 圖片來源:路透社

簡略而言,貨幣強勢是經濟蓬勃的跡象,有利本國買家;貨幣弱勢則有利出口商,通過貿易發展經濟。驟看兩者大可輪流上場,並不存在兩難,然而問題在於利益分配,所有人都想獲得好處:消費者希望購買力提升,企業則聚焦出口量;貨幣走強有助吸引外國資金,有利投資發展,但在貨幣疲軟下,商品減價,又有利本國企業。貨幣升跌固然可以配合其他宏觀調控,抵銷不利影響,但亦正正表明貨幣政策牽連廣大,複雜的議題需要複雜的方案。

全球化令貨幣政策的效果更微妙。環球貿易造就地區分工,例如先進工業國家引進低度發展國家的原材料,加工製成高科技製品再出口,當生產鏈遍佈各國,貨幣升跌帶動的成本與成品價格波幅將起抵銷作用。一如近年日元大幅貶值,但對出口無甚助益,原因之一就是進口材料相對加價,拉上補下,製成品出口價減幅有限,最終並無享受到貶值的比較優勢。同理,貨幣疲弱又會吸引本地廠商採用更多進口原料,長遠將削弱貨幣政策對刺激出口的作用。

杜林普向傳統盟友開火,譴責日本刻意操縱匯率。 圖片來源:路透社
杜林普向傳統盟友開火,譴責日本刻意操縱匯率。 圖片來源:路透社

經濟學上又有所謂「三元悖論」(The Impossible Trinity),意即貨幣政策獨立性、資本自由流動與匯率穩定這三個政策目標不可同時兼得,國家只能三擇其二,必須權衡輕重緩急。美國現時經濟表現強勁,假如按貿易逆差調整匯率,逼使中日歐盟貨幣升值,一來外國資金或會由美國轉投日本,二來德國與歐元區的貿易關係和美國無涉,三來人民幣要升值的話,中國則是求之不得--但先停止跌勢再說。杜林普的匯率意見已引起外界貨幣戰爭恐慌

金融時報形容,杜林普像姍姍來遲的匯率鬥士,手握過時情報,戰意昂然來到空無一人的戰場--有這種姿態也難怪,始終他可能是首位向軍事專家請教經濟問題的美國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