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過後,才有平等

A+A-

不平等是人類社會的恆久問題,有人的地方就有階級主義,或分強弱,或分貧富。雖然追求平等還是當今的重要議程,但究竟如何能達致平等則眾說紛紜。史丹福大學歷史學家 Walter Scheidel 著書指出,只有災難才能減少人類的不均現象,促使平等實現。

詳盡檢閱過由石器時代至今的文獻後,歷史學家 Walter Scheidel 在其新書 The Great Leveler: Violence and the History of Inequality from the Stone Age to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表示,無論是哪個國家都好,歸因於政經權力的互相勾結共謀,不平等現象只會有增無減,隔代相傳;只有 4 種災難級的情況,才能先破後立,打破不均,拉近階級距離。

21plague

四種災難

1. 瘟疫及流行病:例如中世紀的黑死病,把整個歐洲的土地勞動價值改變。

2. 國家經濟系統瓦解:如同中國唐朝及羅馬帝國的崩倒,有錢有權者首當其衝遭殃,其後拉近人民間的等級距離。

3. 全面革命:像俄國和中國在 20 世紀的革命般,把以往的舊制度打破,建設更平等的新制。在革命外的所謂「政治改革」都難以有效解決不均,這是由於改革措施大多都集中於維持「權力平衡」,守衛既得利益者地位,所以普遍無法撼動現狀。即使像共產主義者般利用暴力推動土地改革,如果改革的參與者數目不足為懼,也不一定會帶來平等,因此大部分的民眾運動都沒帶來平等。

4. 大型戰爭:作者細心翻查過西方列強於 1910 年至 1970 年的數據後發現,透過強制國民為戰爭付出犧牲,全國的大型資源及人力動員有效地縮窄了富人與貧者間的距離。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入息稅和財產稅的大幅提升,還有城市的實質嚴重破壞都削弱了有錢人的財富;另外,兩次大戰後的通脹和貿易公會的努力都遏止了富貧差距的擴大——直到 1980 年代,西方的貧富不均才再次惡化。Scheidel 指出,雖然西方在 20 世紀力推民主,可是絕不應高估民主對收窄不均的效用。如社會學大師韋伯之見,民主不過是精英階級與非貴族階級間的妥協,反而會把拉大不均的經濟運作邏輯合理化。

大戰帶來平等? 圖片來源:wikicommon
大戰帶來平等? 圖片來源:wikicommon

平等是夢?

目前,雖然流行病仍然是重大危機,但像黑死病的大規模瘟疫幾乎不會再度發生,而且在近幾十年來,歷史上亦再無大型的大型戰爭和全面革命,那麼未來人類社會有沒有機會經歷上述 4 種災難而達致平等呢?實際上,工業革命已惠及了各國,近年全球不均(Global inequality)的情況已逐漸縮窄,只是在個人經濟(Individual economies)的層面上,不均現狀難有改變。Scheidel 認為,即使推行財富分配或勞工保障,這些政策也只可治標,並不治本。

然而,在歷史學家 Scheidel 眼中,未來還有兩種可能:一、當前的歷史形勢與以往已截然不同,或許還有某些相對較和平且能達致平等的方式出現,人工智能可謂其中一個重要變數;二、人類說不定會重蹈覆轍,發動核子又或生物科技戰爭,造成比以往更可怕的破壞,摧毀現時的世界結構,迎來一個「新世界」?

  • The Great Leveler: Violence and the History of Inequality from the Stone Age to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一書的介紹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