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ashi:文化遺產 DIY

A+A-
沖之島全貌。 圖片來源:asahichinese-f.com

位於福岡的沖之島 5 月成功登錄文化遺產名錄,名稱是「宗像・沖之島及相關遺產群」,主體是祭祀宗像三女神的宗像大社等神社,其中沖津宮就位於海中心的沖之島,信仰歷史最早可追溯至 4 世紀。當然寫稿人都明白歷史說多了,大家都會按上一頁,所以媒體報道多著重其禁止女性登陸的特殊規定,勝在夠吸引眼球。本文亦無意考古,反而想談談日本文遺的故事。

2016 年之際,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委員會曾就沖之島申遺一事指,日本不存在具體記載當時祭祀儀式的史料,無法證明沖之島的祭儀與三女神信仰的歷史及文化連續性。另外,女性禁止登陸的習俗最早只可追溯至 17 世紀,而沖津宮等宗像大社的建造時期亦不明。所以認為「宗像・沖之島及相關遺產群」的 8 件中,有 4 件應該除名。但經一番周旋,委員會最終認同其宗教信仰的價值,將所有 8 件都向世界遺產委員會推薦,成功登錄。

你可能會問,無確切的歷史資料,怎可能申遺?怎可能會成功?只可以說少年你太年輕了,給你說個關於平城宮跡的故事。奈良的平城宮跡,可能不算是港人的熱門選擇,但在日本的歷史文化景點中,算是頗有名氣。平城宮跡於 1998 年登錄世遺,當時的申遺文件已經提及復修朱雀門和東院庭院的計劃。直到 2000 年代正式動工,世界遺產委員會要求日本提交文件,證明復修是基於可信歷史資料。因為平城宮事實上已荒廢千年,滄海桑田,除了埋在土裡的地基外,建築丁點也沒有留下來。但日本沒有回應其要求,於是委員會在 2011 年再向日本提出補交資料,但當時重建已經完成。

日本不是「沒有」提交文件,而是「無法」提交文件。現有的文獻中,根本不存在平城宮的詳細外觀資料。最諷刺的是,官方小冊子上大剌剌地明言沒有直接資料,復修(其實已經是再建)都是參考其他同時代的建築,例如法隆寺和藥師寺。50 萬元的問題:模仿其他建築由零再建,算不算是復修?說到這裡,你可能會好奇既然沒有資料,為甚麼日本仍執意要重建?那麼告訴你,2010 年是「平城遷都 1300 年祭」,這活動橫跨整年,預算破億。大家又有沒有明白了甚麼?

文遺當然是歷史文化的紀念物,但牽扯到歷史文化,就必定與政治經濟有關。無論申遺,抑或經營文遺都是一場角力,有時窺探背後的角力,比看文遺本身更有趣。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