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鬍子是個大問題

A+A-
2017 版「東方快車謀殺案」裡令人髮指的鬍子

老古董如我經常陷入無戲可看的困境,朋友推薦新版「東方快車謀殺案」,還說「這總符合你這種人的口味吧」。

但一瞥主角造型我已下定決心錯過:大偵探波洛(Poirot)的鬍子違背原著旨意,到了孰不可忍的地步。

原著說了,「鬍子的生長是一門藝術。」(It is an art, the growing of the moustache.)Moustache 專指上嘴唇的鬍子,但凡提到小鬍子,似乎首先都聯想到希特拉,其實例子多的是:差利卓別靈、達利、皇后樂隊的主音 Freddie,包括香港的薯片叔;女人如果汗毛足夠濃密的話也不妨一試,當然要像墨西哥畫家 Frida Kahlo 那樣離經叛道才行得通。整體來說,這是一種比較復古的妝容。

「東方快車謀殺案」的偵探波洛,與希特拉同時代背景,希特拉的小鬍子屬牙刷形,波洛視之為美學的恐怖(當然不排除他對人不對事),他建議好友「如果一定要留小鬍子,就要留真正像樣的鬍子,像鄙人這種堪稱美的。」

經典波洛的鬍子之一:1974 年 Albert Finney 飾演的電影版。

新版為甚麼一反過去的傳統,給主角設計出這把小鬍子?我猜是導演大人太過執著於字面解釋,根據原著,波洛給人的印象是「一個有大鬍子的小個子」(a little man with enormous moustaches)。但是,難道這就證明他的鬍子是向兩頰延伸的帝國式(Imperial)嗎?原著很可能只是藉旁人之口誇大其詞,表示偵探的外表令人印象深刻而已。小人之心來說,也可能是因為領銜的美國大明星以兩撇漂亮的小鬍子聞名,他只能退避三舍。

新版的鬍子造型,除了過度橫向擴張,居然還在下巴中間添了一撮山羊鬍(goatee),而且鬍子花白,這肯定是有違偵探本意的:在原著「死亡的約會」中,醫生覺得他的鬍子「黑得很可疑」,他自己也哀嘆,無論花了多少錢細心打理,鬍子再也不復原本天然的色澤了,證明即使染得很著跡,他也不願意接受鬍子花白的現實,很有一點英雄遲暮的哀傷。

鬍子長短大小,有沒有那麼重要呢?答案顯而易見,鬍子反映的是一個時代的男性審美價值觀。我們現在很少看到男人留小鬍子,(好像絡腮鬍更為常見)如果閣下不是像波洛這樣養尊處優,對衣著和外表格外講究,每天像貴婦一樣至少有兩個小時的奢侈打理自己的一張臉,留小鬍子完全是自找麻煩。

加上今天的風氣鼓吹中性化,鬍子這種裝飾,說得好聽一點是男性氣概,不好聽則讓人聯想到過去作威作福的老爺們,還是少碰為妙。新版的大偵探波洛,看上去像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英國陸軍元帥 Lord Kitchener,亦即眾所週知的徵兵海報 “Your Country Needs You” 裡那位手指指的大爺,很不幸,這張海報後來被改為諷刺老大哥,變成獨裁的符號,大概是因為那把大鬍子令人聯想到史太林。

波洛留的鬍子,應該就是俗稱的「英式」:即鬍子兩端不超過嘴角,尾部向上翹起,微微彎曲,必須使用修護蠟才能保證造型。英式小鬍子比維多利亞時代那種大鬍子看起來乾淨俐落得多,也不像帝國式、匈牙利式、美國牛仔的馬蹄式那樣張揚霸道,屬於不溫不火。

經典波洛的鬍子之二:2010 年 David Suchet 飾演的電視版。

原著說波洛雖然是比利時人,由於戰亂不得不移居英國,並且選擇了英國作為新的祖國。當然她老太太無非是藉這位異鄉人之口,以嘲諷的口吻來表達自己對本國文化的眷戀,禮失求諸野,有時候一個外國人比本國人更懂得欣賞好處,更能分辨優劣。身為重新選擇身份的異鄉人,波洛比一般英國紳士更加講究外表和儀態,時刻保持無懈可擊的風度。他經常為自己擁有全英國最美的鬍子,以及最優秀的大腦而沾沾自喜,可見這道小鬍子是身份象徵,不容有錯。

導演雖然是英國大才子,但是恐怕他無暇顧及作者的這片苦心,或者說,為了全球化的市場,避免跟美國明星搶風頭,這點小鄉愁又算得甚麼?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