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中國學習?「共享單車」席捲華盛頓

A+A-
在上海,共享單車已經跟「污染」和「災難」劃上等號。 圖片來源:路透社

「無樁式共享單車(Dockless Bike-Share)」在中國盛行多年,本意雖為鼓勵環保減廢,但內地霧霾污染的情況未見改善,反而先見其害。鑑於登錄手機 App 和刷 QR Code 可帶來龐大廣告收入,多家創投企業都看好其潛力,紛紛加入開發。供過於求加上缺乏監控維修,泛濫的共享單車被用家隨處丟棄,成為了新興的社會問題。正當這股熱潮在中國譽參半,美國首都華盛頓卻認為此舉可有助實現市內減廢目標,甚至有意為此拓展單車專用道,以便配合更多共享單車「落地」行駛。

「無樁式共享單車」這熱潮讓面臨空氣質素威脅的美國大都會爭相效法。不只首都華盛頓,三藩市和西雅圖自今個夏天已開始推行,而波士頓亦在傾談細節,處於準備階段。事實上,達拉斯就是三家共享單車企業的根據地。不過,首都華盛頓才是美國共享單車熱潮的爆發點,起自 2007 年 Capital Bikeshare 開發的「有樁式共享單車」,其後,租還方式更為自由方便的「無樁式」漸趨盛行,成為共享單車主流。

然而,為著減廢而希望更多市民使用單車代步的華盛頓,卻被認為陷入了「有雞還是有蛋先」的問題,因為華盛頓本身的街道設計並不適合踩單車,如今為了推行共享單車,正考慮大費周章於市內加建 72 英里的單車專用道,這幾乎是原有的 2 倍。於當地一直以單車通勤的 Alex Morgan 便坦言:「在華盛頓踩單車,從來是一件令人煩惱的事。但如果因為有更多人踩單車,所以能有更多和更完善的單車道路和配套,我認為都是好的轉變。」

按首都華盛頓原訂目標,將會在 2032 年將廢氣減少 50%,到 2050 年則進一步減少 80%。打著環保旗號,每家共享單車公司都毫不意外地向用家展示,每一程單車可以減少一定程度的碳排放量,但實際成效能有多大?在華盛頓,交通工具屬總碳排放量的第二大,僅次於來自建築物的廢氣。同時,大約有 4.6% 的當地居民有踩單車習慣,在美國各大城市中亦屬第二高,而華盛頓的共享單車用家,在 5 年間已翻了一倍,是增長速度最快的城市。儘管數字一直攀升,但加州大學節能交通研究中心總監 Susan Shaheen 表示,太多因素可以影響市民的交通習慣:「很難估計踩單車的人實際上增加了多少,特別是共享單車。因此也難以推斷到底減少了多少廢氣排放。」

首都華盛頓目前有 3 分之 1 的居民並沒有汽車,同時有 37% 都習慣使用交通工具。不過,汽車駕駛者仍佔最大比重,高達百分之 40。而且,實際的汽車廢氣排放量更高,因為每日從外面開車或以交通工具通勤的人,是當地居住人口的 2 倍。

要推動共享單車,實踐減廢目標,華盛頓面對著幾重障礙。第一,是由於地下鐵的補助有限,收入較低或住處較偏遠的人,要以經濟實惠而且碳排放量低的方式上班,選擇本就不多,而「無樁式共享單車」的其中一個要求就是在各個區域都有足夠的共享單車讓人租用,但如今這些單車主要都集中在市區。

第二,就跟中國不同城市所面臨的困境一樣,「無樁式共享單車」在便利之餘也因為難於管理,帶來不少衝擊性災難。如今,在首都華盛頓的機場和市郊都會發現胡亂棄置於路邊或公園的單車,影響市容亦阻礙道路暢通,有時則被故意停放在奇怪的地方,例如車頂、樹上、溝渠或「騎樓」之上,甚至成為大家拍照並上傳到社交網站的不良風氣。更壞的情況是被塗鴉或惡意破壞,「共享單車」易被偷竊,而在過程中車架屈曲、鎖頭被拆或撕走單車籃等行為都很常見,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人們始終需要時間接受和學習正常地使用這種新技術。

儘管有著這些問題,共享單車在美國還是推行得如火如荼。Capital Bikeshare 的分析員 Kim Lucas 便深信「無樁式共享單車」是真正具有成效的:「當我們擁有更多選擇,城市的交通網絡會運作得更好。」Capital Bikeshare 的 4,000 台共享單車,目前已被其用戶租借了 1,800 萬次,並計劃加大版圖,擴展至少 99 個新點。作為先行者的 Capital Bikeshare,如今出現了最新的威脅,就是來自紐約布魯克林的公司 JUMP,時速可達 20 英里的電動共享單車

JUMP 推出時速可達 20 英哩的電動共享單車,已在首都華盛頓和三藩市試驗推行。圖片來源:jumpmobility.com

JUMP 推出的電動共享單車,年初已在首都華盛頓和三藩市試驗推行,收費方式為每半小時 2 美元,專門針對那些需要遠距離通勤以及趕時間的用家。鑑於反應和使用率都相當不錯,因此公司正計劃明年 5 月在加州薩克拉門托(Sacramento)等地增設 900 台電動共享單車。其策劃發展總監 Colin Hughes 表示:「共享單車過去最大的成就,是令那些從來不覺得自己會踩單車的人,都願意踩單車。電動共享單車會再進一步,吸引到更廣泛的群體。」他對前景顯得甚為樂觀,更認為這樣的改變會像雪球般愈滾愈大。

需要潑冷水的是,雪球可能會滾成一個大禍。在地球另一邊的中國,電動共享單車早年已開始發展,受累於營運規模擴張過急,不少一線城市已亮起紅燈。由於棄置、毀壞及違法駕駛的問題太過嚴重,上海近日便以明文公佈,政府將不再拓展電動共享單車。自去年開始盛行的電動共享單車,發展迅速,根據相關企業的數據,高峰期的共享單車總數量達 178 萬台,其中電動共享單車便有近 6 萬台,對市貌構成極多負面影響。而截至 10 月底,上海已銷毀了近 60 萬台共享單車。

「汲取」了中國的失敗經驗,共享單車在美國會成為減廢的有效手段,還是人類到頭來仍會重複相同錯誤?